微信分享图

魏峻:广东省博物馆如何走出"深宫"去圈粉?

2018-06-29 09:24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东省博物馆参与的抖音短视频“文物戏精大会”中火爆网络,由他们派出的“国宝”担纲开头、结尾;同时又破天荒地将博物馆的体验馆开进了机场新航站楼;“遗产日”,一场时尚的服装表演款款走入“粤博奇妙夜”;由粤博牵头的广东文创联盟,正在操办首届全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

  有人拍手,有人疑惑,但谁都不否认,这家博物馆真火!

  今日的博物馆,到底会在当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揭开神秘面纱之后,他们还有什么猛料、新招?羊城派记者独家专访了广东省博物馆的“一号守护人”、馆长魏峻。

博物馆中的服饰表演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供图

  文物能当“戏精”吗?

  背景:5月1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一起入驻了抖音短视频平台。

  同时,基于七大博物馆提供国宝原型编制的短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作为宣传片出炉,旋风式刷爆微信朋友圈,四天播放量即过亿次。

  问:这部短视频已成为今年当之无愧的“博物馆大片”,粤博国宝的参演比重很大啊!粉丝们数出了三件……

  魏峻:是的,这是网络平台和国有博物馆的一次合作尝试,由湖南省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发起,我们第一批参与了。平台方希望我们提供知名度和辨识度都比较高的国宝级藏品,我们提供了五六件文物备选,最后他们根据“剧情”选定了三件:

  分别是片子一开始出声的那尊明代潮州窑白釉观音立像,以及结尾处的明代嵌银丝观音铜立像,和捧着腮的北宋木雕罗汉。

潮州窑白釉观音立像

北宋木雕罗汉

明嵌银丝观音铜立像

  问:一头一尾,戏份很重!这段爆款短视频可以说是今年文博界的现象级事件了,受到很大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你有压力吗?

  魏峻:这段“戏精大会”一播,网友们绝大部分是赞同的,但我们也确实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是搞笑、趋时,破坏了文物的严肃性,过于谐趣。

  这些批评当然给我们带来压力,但我觉得,既然博物馆是文化服务机构,想更多吸引年轻人关注,就需要适当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是每个人都听得进很严肃的介绍,博物馆阐释方式需要多样化,但前提是阐释内容应该可控。

  我们反对博物馆的泛娱乐化,认同不能把博物馆变成游乐场的观点,但我并不反对在内容可控的前提下、采取新的方式吸引观众,特别是90后、00后的观众。

  博物馆发展需要稳定、永远的流量,但不等于我们就完全不需要瞬间流量。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年轻人,他们不一定就马上走入、立刻爱上博物馆,但至少知道博物馆有文物、有宝藏,值得来。

  问:您的态度还是理解并支持的?

  魏峻:新事物刚刚出来时总有不完善之处,只要博物馆能秉持不断优化自身功能的初衷,存在不足时愿意不断改进……比如有人觉得这次短视频中知识与教育的内容太少,过于搞笑,扭的幅度太大。

  那么,下次我们就增加知识点、让他们动作更协调一些……你应该看出发点和最终的效果,如果广为传播,又不违反博物馆运营的伦理和初衷,就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魏峻馆长在导览中

  问:如今粤博里的新鲜事很多,前两周你们与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合作的“百年时尚、织造未来”展演,不仅拍海报时有模特、时装与文物同框,而且当晚把博物馆变成了一个高大上的T台。但也有一种声音说,博物馆现在不再像博物馆了,静谧庄重被喧嚣热情所取代。

  魏峻:博物馆要想传承文化、发展自身,很重要一点要有现代生命力,要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大家感受到确实跟自己有关系,并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神秘文物。

  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文物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不光是时装表演,还有音乐会、诗词朗诵会等形式都走进了粤博;而且也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努力让博物馆资源走进地铁、商场等城市的窗口。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的展示空间,我们有意识地打破一些固有的“边界”,一方面希望吸引“新粉丝”,另一方面在这个新颖多元的时代起到“固粉”(巩固已有粉丝)效果。

  这些年到粤博来的观众数一直在快速增长,去年有182万人次,今年很可能会突破两百万人次。但是城市里商场、地铁的人流量有多少?一个地铁站点一个月就上千万的人流!

  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被博物馆的展览或者活动所吸引,也不得了。所以博物馆要成为“博物馆+”,与其他行业嫁接,尽可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文化服务。

博物馆中的服饰表演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供图

  问:开放的心态、服务的姿态都很重要。

  魏峻:我们始终在一点点提升服务质量。比如现在粤博的网络中心每年公开一万件本馆藏品的高清图像,只要不是用于商业目的,公众都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

  我们还有十几万册专业的文博图书、大量专业讲座和博物馆视频资源,原先只对专业人员开放,眼下正在改造馆内三楼夹层,准备暑假后实地开放,供来粤博的观众查阅和利用。

  博物馆怎么搞文创?

  背景:5月30日,广东省博物馆文创体验馆在白云国际机场二号航站区正式开业。

  体验馆共有两处,除了售卖广东文创联盟9家成员单位和非遗单位提供的五百多款文创产品外,还在陆续引进广彩、广绣、端砚、石湾陶塑等广东非遗体验项目。这是全国第一家开进机场的博物馆体验馆。

  问:你们最近在机场新航站楼开的店,人气很高。负责人介绍说,很多商品都已补货,第一批进驻的广彩大师谭广辉制作的瓷盘尤其“畅销”。

  魏峻:我先要纠正你一个概念,不是“开店”,开的是“体验馆”。博物馆走进机场里开店,国内外早已有不少先例。

  但我们不只是销售文创品(博物馆要销售赚钱还不如开网店),还希望突出的是展示和体验,让人们体验岭南文化遗产后能引起共鸣,更好地传承、传播。这也是博物馆打通“边界”的尝试,利用机场南来北往的客流,展现传承的技艺、活态的文化。

  问:那具体要怎么体验呢?

  魏峻:我们计划陆续安排代表性的岭南非遗项目传承人来现场制作和展示,并专门设计适合旅客参与的半小时左右互动项目,例如端砚拓片、广彩调色等等。去过的人也会发现,体验馆整个空间的布置都是雅致的,与岭南文化韵味相映衬。

  其实接下来还会有新的尝试。我们正在商议,从今年下半年“外销扇”展览开始,把在粤博的部分展览延伸过去,将文物送到新航站楼的艺术中心展出,相关教育互动的节目则在体验馆进行。

  问:提到文创产品销售,你们去年的销售额突破了1300万元,而且还牵头成立了“广东文创联盟”。

  魏峻:是的,国家在大力推动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正想让文物活起来、人们能把文物“带”回家。

  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推动文物文化单位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去年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也公布了一批文创试点单位,广东有9家入围,粤博是其中之一。

  在广东省文化厅支持下,我们这些试点单位发起成立了全省的文创联盟,希望能把文创的上中下游打通,不止有馆藏资源的单位参加,还有创意设计、融资、制造等环节的机构和企业参与。

  问:文创联盟正在组织首届全省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对公众而言,这是不是意味着会有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创意品出现,就好像经常引发热议的故宫文创那样?

  魏峻:是的,总体一定会朝这个方向推进。但实际操作中,文化单位还是面临一些困难的。比如我们都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按政策不允许从事经营销售,而且财政性资金不能用于产品生产投入,那么启动和再生产的经费从何而来?

  可以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但这种方法肯定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有单位里负责文创的部门或个人,按现有政策也不能获得与文创产品开发效益挂钩的额外报酬,如何解决积极性问题,也需要深入研究。

  问:也就是说,国家在推动,但还是需要更多的政策配套。本月北京已传出消息,试点单位可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70%及以上奖励开发工作人员。这是一个好消息吧?

  魏峻:北京在文创方面率先吃螃蟹,这个政策出台是利好。发展文创,我们需要有相对灵活的政策、措施,不能一概被视之为产业,否则就会和公益一类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相矛盾。有了明确、开放的配套政策,才能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粤博会上《国家宝藏》吗?

  背景:6月,年初启动的“见微知著——广东省博物馆2018‘微自然’社会策展人” 招募已见分晓。专家组通过《苔痕上阶绿——苔藓植物科普艺术展》策划方案,予以立项。2018年起,广东省博物馆将连续五年推出“微展览”系列,全面向社会招募策展人。

  问:让我们再回到展场中来。从展览排期表上看,粤博每年展览的数量好像比以往减少了?

  魏峻:粤博原来每年会举办20多个临时展览,最近几年这个数字降到十一、二个,这样保证每个展览有相对较多的经费和资源投入,实际起到了提升展览质量的效果。

  问:但有关展览的新玩法增加了很多,例如社会策展人制、网上“点播”、“微展览”等等,这都有别于其他博物馆。

  魏峻:2013年开始,粤博在临展策展方面一直推行的是项目制,馆内任何一个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都可以提交方案、争当策展人。同时我们也向外招募有创意的社会策展人,相信高手在民间。然后将初选的展览创意方案挂到我们官网上接受观众投票、建议,收集意见去完善。

  社会策展人制也在不断完善当中,例如今年推出的“微展览”系列,我们就是希望鼓励见微知著,慢慢培育社会的策展力量。这次中标的苔藓展就很有创意,也有学术含量,希望下半年能与观众见面。

  问:前几年还有一些艺术家的个展,包括当代艺术的,现在好像都没有了?

  魏峻:在粤博的展览定位方面,以前我们是艺术、文物、自然类的都做, 2014年以后则基本不再举办现当代艺术家的个展了。因为广州市有广东美术馆等大量美术类博物馆,更加聚焦于艺术类型的现当代展览,我们没有必要重复,最好优势互补。

  问:那粤博现在的定位主要是什么?

  魏峻:对广东省博物馆来讲,我们首先立足于广东、立足岭南,因为调查显示,我们的广东观众占总数的60%以上。

  目前,粤博的馆藏有18万件,在全国的省级博物馆中也只是居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因为广东特殊的历史和地缘特色,也有自己精彩的文物故事。

  从2013年开始,粤博每年都有展览入围“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推介”这个博物馆界最高奖的评选,内容涉及清代外销艺术品、岭南考古、海上丝绸之路等,从中也不难看出粤博的特色。

  问:但在前一阵热推的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没有看到粤博的身影,还是让岭南的观众颇为失落。

  魏峻:“国家宝藏”确实是一档让博物馆热起来的好节目。但第一季时采取的“8+1”的模式,即八家‘央地共建’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结构。粤博不是央地共建博物馆,所以没能参与第一季。

  问:那么在下一季“国家宝藏”节目中有没有粤博?

  魏峻:粤博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能在《国家宝藏》节目中看到粤博的身影。

博物馆中的服饰表演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供图

  什么人能进粤博“修文物”?

  背景:粤博2018年向社会公开招聘4名工作人员,岗位涉及藏品研究、网络编辑、图书管理、展览施工管理等。报考人数有353名,经过笔试、复审、面试等环节,入选者上周已基本确定。

  问:经过多个热播纪录片、电视节目的发动,在博物馆工作似乎被罩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面纱,公众的接受度大大增加了。之前也看到有粤博的职员感慨,好在早生了十年,不然现在都挤不进这个光辉美好高尚的行业了。

  魏峻:现在的招聘确实火爆,应聘人数比往年成倍增长。以往博物馆更偏重文博、考古、文物修复等方面的专业,现在其实非常多元,网络传播、公共教育、策展营销等都在招募中。

  不过博物馆毕竟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工作清苦而物质回报有限,所以既要有文化情怀,更应脚踏实地。现在博物馆的工作是真忙啊,来了你们就知道!

  问:我们初识时,你还是水下考古界的青年学者,如今成为粤博的管理者已经6年。现在还有时间从事专业研究吗?在考古人和馆长这两个身份中,你更属意于哪个?

  魏峻:现在确实没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做考古研究了,但我还是会担任一些专业领域的策展人,并且很乐意通过“馆长导览”去直接面对感兴趣的观众。

  做研究和当馆长其实本质上并不对立,关键看自己喜好。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毕竟有多年的实践和积累,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但当馆长是直接服务于一个机构,并管理着这个机构服务社会,我也尽力而为,不敢懈怠。

  魏峻,2012年7月起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至200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历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广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兼任亚太博物馆联盟理事。曾主持过国内最重要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海Ⅰ号”宋代沉船的整体打捞项目。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