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谈起“艺术”,很多人都会觉得艺术是有钱人的玩意,是那些在拍卖会上动辄几千万几百万的拍卖品,离自己很遥远,自己并不懂得艺术。其实艺术就存在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艺术是语言重要补充方法,就像讲话中我们会用大声代表生气,用笑声代表开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来传递给对方。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就是艺术的生命力。同时,艺术也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陈海良 庄子《大宗师》选 30X30cm 2018年 该作品摘录自陈海良艺盘云库第900000625
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志。所谓审美特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由于集中、浓缩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
陈相锋《八百遐龄蝶报平安图》93X35cm 2014年 该作品摘录自陈相锋艺盘云库——精品展示
《八百遐龄蝶保平安图》运用了竹子的意象,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在中国传统中,赋予了其青春永驻、长寿的象征。“遐龄”则在古语中指的是高寿的敬语。作者运用中国传统的的美好意象对马航失事事件表达自己美好的期盼。
艺术作品表现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完美,表现生活中的丑,同样可以化生活丑为艺术美。艺术家在作品中,通过对生活丑的嘲讽和鞭笞,充分暴露出其丑恶的本质,引起人们对丑的厌恶与鄙视,从而去消灭丑、根除丑用以激发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此时的生活丑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学意义与价值。
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艺术活动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生动、具体、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艺术形象又是艺术家认识体验生活的结果,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结晶,因此艺术形象又具有艺术家审视、体验生活时把握到的鲜活性和具体性,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的色彩、线条、声音、动作等方式将自己所见所感表现出来,给人以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审美感受。
郭卫《青松不染尘》44X74cm 该作品摘录自艺盘云库108900009号作品
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是具有柔中有刚的特征,松的叶给人以清脱之感。松树,有的像虬龙,故称虬松,其枝干多变,直处坦率,弯曲内含,显出龙探青山之状;也有的曲中有直,变化非凡,似蛟龙入海之态;有的巨臂遮天,挺拔刚毅,有拔地钻云腾飞之势也。松树在生长到一定年龄时,枝干就不再往高处长,而枝多横出,形成伞状,“枝如游龙,叶如翔凤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因其耐寒、耐阴、抗旱的特性在中国的传统中被赋予了坚定贞洁长寿的意象特征,它孤独、正直、朴素、不怕严寒。松枝傲骨峥嵘,历严冬而不衰。
艺术形象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艺术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的形象。中国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家将生活的感受和松的自然变化相结合,赋予松以人的品格和风骨,使作品的意境、寓意更丰富、更深刻、更具个性化。郭卫的《青松不染尘》描绘了 生长在山石空隙的青松,蜿蜒曲折,盘地如苍龙。展现出了青松的傲骨,坚韧不拔。
艺术家不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脱离生动具体的形象,其创造的成果艺术品,更须展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每一个欣赏者。因此,艺术欣赏的过程也要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感情来引发对作品中情境、意境的体味。这足以说明形象贯穿了艺术活动的每个环节,形象性成为艺术区别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创作主体对于客体对象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顾静《幽兰》31X70cm 2016年 该作品摘录自顾静艺盘云库——精品展示
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的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基本的元素。艺术活动总是伴随着情感,这是欲望、兴趣、个性的具体的心理表现,也是对对象能否满足自身欲望的价值评判。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他的《论艺术》中指出:文艺创作是艺术家“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串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之中。艺术活动中的“感觉”,受到“享受”的欲望的支配,总是被对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声音所吸引;艺术活动中的“知觉”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选择并加工对象,按照情感图式去选择与“判断”对象。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
卢晓峰 《阳光100跳楼事件考之现场》 纸本水墨 2017年 215×240cm
卢晓峰 《阳光100跳楼事件考之返场》 纸本水墨 2017年 215×240cm
卢晓峰的《阳光100跳楼事件》系列描绘的是一则跳楼事件,卢晓峰教授以跳楼者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阳光100跳楼事件考之现场》是他在跳下来的时候,周围很多人围着观看,各种表情、各种想法,或者对他的各种评价都有。在画面的处理上,采用了一个大的对比,围观的人都画成彩色的,坠楼者则简单的勾勒一个线,在他下边用黑色的淡墨表示流的血,把这个人用色彩的角度从这群人里边抽离出来,形成一个大的反差。
《阳光100跳楼事件考之返场》则设想为这个人死掉之后,灵魂从肉 体脱离出来,以这个假设为前提画了一个躺着的、去世的、尸体的他,此处处理成了一个纯黑色。画作的上部分画了一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情、不同动作的主角,最中间部分是他在用笔记录这次跳楼的成败和得失。图片上部有一个天平,左边一个人头,右边一个人头,来衡量他生或死这两件事的分量。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其实离我们很近,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张猛《遥观·元风之二》78X85cm 2014年 该作品摘录自张猛艺盘云库——精品展示
艺盘,拥有最权威的艺术作品数据库,所有作品均来自于艺术家指定账户,经由艺术家本人确认后方可上传。艺术家对本人通过艺盘云库上传的作品均可清晰掌握;平台售出的作品均配有独立、唯一的艺盘编号,买家可随时随地通过平台查验作品真伪,更有各种题材的书画作品等你来鉴赏、收藏。
(艺盘综合网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