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西北悬泉汉简成果整理出版

2018-06-30 01:00

  在甘肃,有两类考古发现震惊学术界,它们是敦煌藏经和西北汉简。知道敦煌藏经洞的人很多,西北汉简却少有人知。近年来,随着这些出土文献的整理出版,逐渐露出了庐山真面目。继 《肩水金关汉简》 《地湾汉简》以及 《天水放马滩秦简集释》 《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 《居延新简集释》等陆续推出后,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的两万余枚简牍也将陆续刊布。作为“2011—2020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由中西书局承担的 《悬泉汉简 (壹—捌)》出版工程将于近期推出第一卷。

  主持此项整理工作的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张德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过去一百年间,国内出土的汉简总计七万余枚,其中甘肃出土的汉简就有六万枚之多,占总数的82%以上。这些汉简记载生动翔实,蕴含丰富内容,把汉晋以来博大精深的西北历史呈现给了世人。其文化、历史和学术价值都很高。此次出版的悬泉简,是西北汉简的大宗,它们与居延简、金关简、地湾简等共同构成了一座秦汉历史和丝绸之路文化的资料宝库。

  悬泉置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遗址。它位于甘肃瓜敦公路甜水井道班南侧1.5公里处的戈壁荒漠中,南依三危山余脉火焰山,北临西沙窝,为汉唐时瓜州与敦煌之间往来人员和邮件的一大接待、中转驿站,东去安西60公里,西去敦煌64公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

  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共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有字的汉简两万余枚,其时代上限始于西汉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 111年),历经西汉、东汉,下限可至魏晋时期,前后延续近400年之久。就其数量、内容和发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而言,可推许为近百年西北汉简出土之最。而该遗址也被评为 “1991年十大考古发现”和 “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悬泉汉简出自交通驿站,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记载了两汉丝绸之路的盛况。当时的道路交通、路线走向、沿途驿置、城镇村落、民族风情等,以及西域30多个国家同中原王朝的来往,西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南亚次大陆经济文化交流,都在悬泉汉简中有生动翔实的记载。一些比较完整的简册如 《康居王使者册》 《过长罗侯费用簿》 《失亡传信册》 《元与子方帛书信札》 《鸡出入簿》等都是档案文书,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社会、邮驿、交通、语言、文献等诸多方面。

  张德芳告诉记者,自1991年悬泉汉简发掘出土以来,已陆续公布过一些整理成果,学界也有一些初步研究。这次整理出版,将以清晰的红外照片、彩色原大图版以及尽可能准确的释文,对悬泉汉简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公布。

  (原文标题:西北汉简大宗揭开神秘面纱 图文转自文汇网-文汇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李婷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