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技术正在成为文物事业的“保护伞”

2018-06-30 02:50

  文化遗产是传承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6月9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中科院古脊椎所主办,北京市房山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文物局宣传教育中心承办,北京市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政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协办,北京市各区文化委员会支持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北京市主会场活动于周口店遗址举办。

  周口店遗址是全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在国际古人类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

  近年来,周口店遗址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方法,成立了周口店遗址监测中心,在全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评估中排名第二,成为世界遗产监测工作的典范;新建了博物馆新馆、启动了周口店遗址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发现了“北京人”用火证据……

  郭延红提到,房山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十多亿年的自然造化、千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气势恢宏、波澜壮阔,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

  70万年的人类史、5000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建城史,跌宕起伏、绵延不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从而使房山成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的文物文化资源大区,总量居北京区县之首。

  她表示,周口店遗址作为房山区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这一文化遗产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宁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抢救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断惠及人民群众,并进一步融入首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中,为首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科技保护推动文物事业发展

  活动现场还播放了北京市科技文物保护成果展示视频短片。

  近年来,北京地区积极开展文物科技保护与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从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着手,全面重视、大力推进科技保护,逐步改善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有效带动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短片充分展示了一系列成果。

  文物科技保护基础研究上,围绕陶瓷器、金属器、玉石器、玻璃器、漆木器、纺织品、书画、壁画等进行了文物本体材料及制作工艺、文物劣化机理、文物保护材料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关键技术创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科技考古研究上,不仅注重考古发掘工作,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对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田野考古,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使北京的考古工作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开展了发掘现场考古测绘信息系统、文物应急保护技术、科技方法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考古掘现场文物保护技术等文物科技保护工作。

  古代建筑保护方面,天坛祈年殿、神乐署、明十三陵长陵祾恩殿、银山塔林佛觉大禅师塔等古建筑、明十三陵石刻文物、神道石像生、颐和园耶律楚材墓等进行三维激光扫描,通过高速激光扫描测量的方法,大面积、高分辨率地快速获取被测对象表面的三维坐标数据,从而快速、大量的采集空间点位信息,并建立三维影像模型。

  古建筑木结构安全状况无损检测技术、古建筑石质结构安全状况无损检测技术、砖石文物保护技术等取得一系列成果。故宫宝蕴楼修缮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在施工现场展开全面的工程资料收集并注重历史信息的提取与记录,采用先进的数字化记录手段,对重要的材料工艺进行了取样和实验室分析,为后期的修缮和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科学数据。

  科技助力为周口店遗址撑起“保护伞”

  周口店遗址猿人洞,原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又称“猿人洞”。从大约五、六十万年起,“北京人”在这里断断续续地生活到约20万年前,“北京人”的遗骨、遗物、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内一层又一层充填起来,形成巨厚的堆积层。在发掘之前,该洞穴洞顶就已坍塌,成为堆积物上部的大角砾和岩块。

  七年设计论证,三年谨慎施工,遗址保护工程以《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为指导,本着“最小遮盖、安全为先、消除隐患、融入自然”的设计原则,拟在猿人洞搭建覆盖面积3700余平米的保护棚,保护棚采用空间单层网壳钢结构,以覆盖所需最小面积及高度进行体量设计,通过内外两层屋面的叠合设计隔绝雨、雪、冰雹、阳光等自然因素对遗址本体的直接作用,在对猿人洞进行有效保护的同时,确保建筑设计与遗址环境相协调。

  据了解,在保护棚外部表面,未来将被绿植覆盖,遗址管理处还在深入探讨研究,并努力推进实施保护建筑完成后猿人洞内的展示项目。展示项目将在确保遗址本体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声光电技术,以全新的展示理念,为观众呈现一个精彩纷呈的猿人洞。

  加强猿人洞保护的必要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三点。

  1.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极高的科学地位。“北京人”的发现和研究圆满解决了19世纪爪哇猿人发现以来困扰科学界近半个世纪的“直立人”究竟是猿还是人的争论。填补了从猿到人这一完整发展序列中最为重要的中间环节,是认识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破性贡献。

  2.具有继续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目前,猿人洞还保留有三分之一的原始堆积,是华北中更新世标准剖面,对进一步研究古人类、古地质、古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3.自然力破坏严重。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猿人洞发掘以来,长期遭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力的破坏。由于地势较低,下雨时雨水汇集直接灌入洞中,洞内形成积水,对遗址岩体造成溶蚀破坏,形成地质病害和险情。

  据周口店遗址相关人员介绍,2018年是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猿人洞遗址保护棚项目7月将全部完成。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