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我们的生活场景也可以如一场艺术展览

2018-07-06 09:35

原标题:不只有美术馆,在生活的各个场景都可以享受一场艺术展览

2010年,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和中国新锐建筑师马岩松合作了沉浸式展览“感觉即真实”。2013年末,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亚洲巡展“我有一个梦”来到上海当代艺术馆。2015年,由英国艺术团体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创作的作品“雨屋”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的4个月里,吸引了近20万名观众参观。2017年James Turrell在上海龙美术馆的回顾展,成了人们拍照打卡的胜地。同年日本新媒体艺术团体Teamlab的“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又让人们都涌向了佩斯北京。

1

展览“感觉即真实”

2

草间弥生展览“我有一个梦”

3

James Turrell回顾展

对于人们来说,“沉浸式”艺术展览早已不再陌生,而除了去艺术中心体验这些展览外,《艺·在生活——沉浸式艺术设计展》更想用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让观众们了解如何让艺术融入生活,我们的生活场景也可以如一场艺术展览。

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持策划的《艺·在生活——沉浸式艺术设计展》于2018年6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开幕。

这场展览缘起于对艺术与设计在生活中的真切感受及关系的重新理解,探索艺术在社会中的呈现与大众认知,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回归生活。

4

展览现场

艺术设计展用一种新的视角与新的媒体交互技术,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引导观众们在艺术设计的协助下,将艺术的形式力量不断地、更多地渗入到自身的生活中来。

罗曼·罗兰曾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5

展览现场

但当下的人们生活多在繁忙中裹挟着焦虑,很多时候使我们忽视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遮蔽了艺术与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

本次展览让“沉浸式”的感知方式成为了展示艺术的语言,将“沉浸式”从单体的维度扩展到了整个展览空间,又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将经典艺术作品与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作品贯穿起来,呈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场景。

6

展览现场

展览通过展出包括绘画、雕塑、摄影、平面设计、家居产品、服装服饰、数字媒体在内的多种作品,让观众们进到不同的生活场景之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去发现并意识到艺术与设计作品在生活中的价值、角色与作用。

7

展览现场

用新的影像媒体技术,塑造一种新的视角。这个周末一起走进这场展览,将艺术的形式力量慢慢带入到我们的生活,艺术大师的作品在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能触手可及。

8

艺·在生活——沉浸式艺术设计展

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

2018年6月26日至2018年7月8日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