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
流动的书
——
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2018
”
策 划:
主 办:
支 持:
朱朱
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南京华侨城置地有限公司
“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是为南京设计的一项长期公共艺术计划。这项公共艺术计划致力于将纯粹、前沿的当代艺术带给南京,以构建新的城市文化地标。
南京素享“六朝古都”之誉,为艺术提供优渥的古典资源和议题的同时,需对狭隘、空洞的地域化怀旧保持时刻的警觉。为此,此次艺术计划将引入文学、哲学、历史学、建筑学、地方志等多重维度,从文化整体语境展开探讨,促成“感官与思想的联盟”,在跨学科合作的同时,反拨以任何知识系统替代个人体验的流弊,而艺术家与传统文人、当代知识分子的角色联系与差异性,也可以从中得以细辩。
每届“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的主题和形式将各有侧重,针对各主题,艺术家将受邀来到项目地进行创作,促成展览,并随之于在地的大学、书店、美术馆和画廊空间等,发生一系列的公共项目,主题将包括个体艺术实践的整体回顾,和对应展览的创作思考。
首届“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邀请艺术批评家、著名策展人朱朱担任策划人,带来为期三年的公共艺术计划方案“此岸——OCAT南京公共艺术计划”。“此岸”强调此时此地的创造性认知与表达,以艺术实践重审历史遗产、传统价值与现代化进程。“流动的书”是这一大型公共艺术计划的第一个由水引发的主题展。水是一部流动的书,它是我们解读时间、记忆、生命、境遇、伦理和智慧的重要途径,它是形象构成、组合、离散的自然载体,正如法国诗人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所言:“内心所渴望的一切都可以归结到水的形态”。
“流动的书”也将作为OCAT南京栖霞展区的首展,正式拉开OCAT与南京华侨城合作系列当代艺术和设计展览的序幕。OCAT南京栖霞展区北临长江,后者被认为是孕育中国文明的两条母亲河之一。在第一年度的创作邀请中,水作为在地性的重要元素和历史、文化源流的象征,将构成艺术家们的基本对话主题。
————
“此岸”系列公共项目
第一场
「一切又都是历史」
All is History. Once Again.
主 持:
嘉 宾:
朱朱
弥颢.马堤霍威茨
(Michal Martychowiec)
时 间:
地 点:
2018年8月15日 今日19:00
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
主 办:
协 办:
支 持:
OCAT(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
先锋书店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
1915年,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画出了《黑方块》(The Black Square),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在一个公开展览上提交了签名的小便池。也正是同一年,杜尚开始了他的作品《大玻璃》(The Large Glass),并在8年后以一种“明显不完整”(definite incompletion)的状态完成了,或者更确切的说,放弃了它。
因此,1915年标志着真正现代性的开端,透过这两部作品——黑方块和现成品(尽管第一件现成品实际上是在2年前创作的,但这一概念却是从《泉》开始建立的),它摧毁了上千年以来创作中所存在的范式(paradigm)。
“明显不完整”一词非常适合描述现代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我们称之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定义一直有些悬而未决,仍然不完整,在自我封闭的话语中摇摆不定。当然,抛弃和拒绝历史的现代性,和一个沉溺于自我的孩子,以思考来满足自己没什么两样。《黑方块》摧毁了偶像,而在其自身论点的反面和外部,却又成为一个偶像。
这场讲座旨在汇集对西方当代艺术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持续叙事之后,不断变化的方向和动态的观察。这个突破性的时刻,不仅因其对历史的重新评估而被提及,而且为现代性提供一个新的历史背景。这只是在西方的单一历史发展线中得到的观察,而在中国则有所不同。在中国,现代从未成为唯一的范式,并且某种二元论还因此出现:植根于西方现代性的当代艺术,和根植于儒家思想的“传统”中国艺术。支撑两者的制度性基础设施的存在于中国并无先例。这让人思考这种二元的历史框架如何能够进一步指导东方的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发展。
讲座中,弥颢将在这一语境下,谈论过去的艺术和当代艺术,以及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最近的想法。
关于艺术家
Michal Martychowiec,弥颢.马堤霍威茨,波兰当代艺术家。生于1987年,毕业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活跃于伦敦和柏林艺术圈,并受聘于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圣彼得堡艺术史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
马堤霍威茨的作品常是通过混合媒介创作的概念性环境装置艺术,包括影像作品、绘画和霓虹灯装置。他的艺术作品,通常极具符号象征含义,并对艺术史和艺术作品中的人类学进行深入如探究,从艺术史学的传统中开创自己新的艺术语言与叙事。其艺术创作灵感,多来源于对东西方哲学的理解和探索,并涉及历史、文学、宗教史、艺术史和现当代文化与传播。
关于策划人
朱朱,诗人、艺术策展人、艺术评论家。1969年生于中国。曾获安高(Anne Kao)诗歌奖,中国当代艺术奖评论奖(CCAA),胡适诗歌奖。著有诗集、散文集、艺术评论集多种,其中包括法文版诗集《青烟》(2004年,译者Chantal Chen—Andro),《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书系,2016年台湾典藏出版),英文版诗集《野长城》(2018年,美国Phoneme Media出版社)。
关于OCAT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简称 OCAT)是由华侨城集团赞助的新型艺术机构,馆群总部设在深圳,是第一个布局全国的当代艺术馆群。
2005年创立于深圳的中国知名当代艺术非营利性机构OCAT,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当代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为探讨公共艺术在建立有本土特色的公共机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提供实践基础。从2006年的“深圳华侨城段地铁壁画工程”事件,到2007年开启的“上海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2017年开启的“上海浦江华侨城新十年公共艺术计划”等等,OCAT一直尝试在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里设置OCAT分展区,让当代艺术走进公共空间。
2012年OCAT开始构建布局全国的当代艺术馆群,旗下包括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OCAT上海馆、OCAT西安馆、OCAT研究中心(北京馆)、OCAT武汉馆、OCAT南京馆,以及7个分布在不同城市不同类型公共区域中的OCAT分展区(深圳欢乐海岸、深圳前海、深圳坪山、上海浦江、南京栖霞、天津西青、成都安仁)。
OCAT南京栖霞展区的成立,将为南京带来一系列关注城市历史与未来和人居生活的展览。未来,也会持续将更多优质当代艺术活动带到OCAT在南京的展区,以立足南京历史、开放国际视野为出发点,与当地和大众进行交流对话。
来源: OCAT深圳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