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11-04 00:00
施晓琴
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病逝的消息成为本周文艺界最重磅的新闻。当天,在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中,人头攒动,人们以这样的方式送别他。“金庸馆”是香港特区政府设立的首个以金庸为主题的常设展馆,馆内罗列了300多项珍贵展品,包括金庸使用过的私人物品、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手稿、文献及照片等。斯人已逝,风范长存,这是经典的力量,是文化的力量。
优秀的美术作品真正普及大众,并被广泛了解和接受,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1月1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共享·交融——2018年全国美术馆公共教育年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约70家美术馆的业界同行和相关领域的特邀专家共120余人会聚中国美术馆,围绕新时代下美术馆公共教育如何提升公教理念和形式,如何探索“馆校合作”的路径这两个议题展开探讨。
这是全国公教年会的第三年。3年来,无论从数据、口碑还是影响力来看,我国的美术馆都充分发挥着平台和纽带的作用,形式多样的公教项目提升了大众的审美素质,达到了以“美”育人的目的。如今,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背景下,在校外教育机构新理念和新形势的挑战下,美术馆公共教育专业化建设仍需不断思考、开拓创新。
除了美术馆,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于让艺术进一步走近百姓生活,也都有着一定的默契。11月1日,由上海市文广影视局、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文汇报社主办的“1+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专列发车仪式在上海地铁人民广场站举行。据了解,“1+16”美术馆市民共享计划启动于今年8月,“1”指的是市和市级美术馆,“16”指的是16个区和区级美术馆及非国有美术馆。上海地铁10号线车身内外都布满了用活力又轻松的波普艺术元素设计的共享计划符号,列车拉手上印有“1+16”各个美术馆的Logo,并且该专列还途经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虹桥当代艺术馆等10家美术馆。以开通地铁专列的方式引导市民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美术馆之旅,不失为一个盘活资源、拉近艺术与大众距离的好方法。
此外,在“共享经济”时代,你可曾想到能共享的除了单车、汽车、充电宝,还有艺术品?近日,丙希文化艺术机构推出了一种艺术品共享的新模式,即依托于蚂蚁金服信用平台,用户通过支付宝芝麻信用进行信用授权,达到免押分值后即可享受免押金租赁艺术品的服务。在艺术品资源方面,该平台与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艺术院校达成了良好合作,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艺术作品的品质。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用艺术品装饰家居生活的诉求,但其高昂的售价和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使得不少人望而却步。该业务的推出,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品消费的习惯,也为启发大众审美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大家对于美的追求也日益显现。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在与大众“见面”“沟通”的过程中,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挥,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