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华丽雄矫的李寿墓石刻艺术
刘海龙分享碑林镇馆之宝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的李寿墓,是唐高祖李渊献陵的众多陪葬墓中的一个。是目前已经发掘的唐代墓室中年代最早的一座。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老石刻艺术馆内展出的李寿墓门、石椁、兽首龟形墓志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李寿(577年—630年),字神通,是唐高祖李渊堂弟。从史料记载来看,隋大业末年,李寿会同李渊举兵反隋,成为建立唐王朝的有功之臣。唐贞观元年12月卒于长安延福里第,享年54岁,死后葬于三原县,陪葬献陵。
李寿墓石质墓门
体量高大,对称形构图,两扇对开门板分上下两区,分别雕有仙鸟和孔雀。墓门上方设有门楣,雕有怪兽,鹿角虎面鸟翼,这种有翼怪兽在唐代织锦中时有出现,似乎为外传纹样。
李寿墓室出土了墓门、龟形墓志、石椁等重要石刻。墓门陈列方位是坐东朝西。墓门为双开门格式。这套由门扉、门楣、门框、门栏、门蹲狮石雕构成的墓门,庄重而华丽。双扉门上分划为四格,用减地平雕技法镌刻,上两格采取阴刻和阳刻相结合的减地平雕技法,刻有相对站立的一对朱雀,造型矫健而华丽,下两格刻有相对立的两只孔雀,显得简练漂亮而美丽;
在尖拱形的墓门楣上,用浅浮雕刻成流云形图案,并贴金绘画成变形的大兽面图形。门框、门栏用浅浮雕刻有蔓草花纹。门蹲石上锁雕造的一对蹲狮石雕,昂首挺胸,座上还刻有忍冬纹饰。
罕见的龟形墓志
李寿墓出土兽首龟形墓志极为罕见,一般墓志大都为方形,墓志盖也为方形或覆斗形,而李寿龟形墓志并盖却是长椭圆形,所塑造的龟头前伸,瞪大双眼,四足趴伏于长方形石座之上,并刻有龟甲、连珠、蔓草等图案。
总长166厘米、宽96厘米、高64厘米,从残存的痕迹来看,原来是通体彩绘贴金。以龟背为志盖。
上面正中刻纵横四四布列“大唐故司空公上柱国淮安靖王墓志铭”16字志铭。铭文共31行,每行37字,共1071字,并无撰书人名。书体类似欧阳询书法。
据当年的考古发掘报告记载,李寿墓曾出土金器、玉器、陶瓷器等随葬品300余件,以及石椁一具。石椁是罩护在棺外的一层葬具,体积硕大。李寿石椁由身、顶、底三部分组成,共28块青石。
石椁顶部用圆浮雕筒瓦覆盖,边檐雕有莲花纹瓦当,椁底有团花及十二生肖线画等。
从外观看,椁身如3间歇山顶式房屋建筑,8根大柱挺立,石椁四面雕刻着排列整齐、并着衣冠的人物形象,有文臣、武将、仙人等。石椁顶部用圆浮雕筒瓦覆盖,边檐雕有莲花纹瓦当,椁底有团花及十二生肖线画等。
在石椁的内部,顶部有星象、太阳及金蝉、玉兔,内壁刻有乐人、舞伎、男女侍从等7组图案,形象生动感人。
左侧
右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