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李道熙》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大红袍”系列画册之一,现已正式出版发行,“大红袍”系列又添新卷。
作者简介
李道熙
(1920—2007)
李道熙,四川犍为人。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乐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嘉州画院、成都书画院、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系四川嘉州画派、巴蜀画派著名花鸟画家,嘉州画派创始人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名家推介
沉雄简括 清刚雅正
——谈李道熙先生花鸟画
(节选)
刘智先
画须做到“古、雅、清、静”四字,须有时代气息、个人风貌、地方色彩等。古,有传承,路子正;雅,经典、耐品味;清,不俗;静,沉寂、不浮躁。审美体验无疑属于个体的心灵行为,往往独持己见、一意孤行,这就注定了艺术家在求索的道路上永远是孤寂的,是要会享受孤寂的。
退休后的先生几乎与外界少有接触,成天闭门画画、看书、种花养鸟,优游自在,一生中的精品也尽出彼时。尽管先生看似交游广泛,但真正能引为知己的却没有两人,与我私下交谈,常常有英雄落寞的惆怅:白石之后难见高手矣。所以,终其一生,先生没办过个展、没出过一本画册(唯一的一本集子是2001年乐山市政府为纪念先生80岁生日时由政府组织出版的),非不能也,实不愿也!记得在《中国书法》任编辑时,曾将先生列入《近现代名家》栏拟专题刊发,先生知道后坚决要求撤稿。当时多有不解,今日总算明白:在一个看似繁荣,实则乱象丛生追名逐利的时代,“独善其身”往往比“兼济天下”明智得多,先生的高贵亦即在于此。
2017年2月,为追念先生逝世10周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举办了“李道熙作品观摩展及研讨会”,与会专家皆惊艳于先生作品的高妙,但对其本人却不甚了解。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竟有明珠掩藏,常人断难想象。改革甫一开放,世人皆以“短平快”的手段诉求于那种丛林法则式的竞技,享受一夜成名所带来的快感,一切唯技是高,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已然淡化。大多数人在摹仿别人的技术进行着明面的、暗地的、那种与艺术本质无关的竞赛,舍本而逐末。君不见,这几十年中有几个特立独行、成就高标者?这是整个时代的现实,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哀。先生自知自己所强调的艺术主张早已不合时宜,与其苟且敷衍,倒不如禁足于书斋潜心修行。这一点,很符合先生“清”的本质,也彰显了其高贵的品质:不与俗同流、不与浊为伍。这种具有名士风骨的高贵表现在艺术则了无羁绊、洁净而专注,这也是对自己、对艺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画遭遇西画而变革的初期,整个画坛逐渐由原来的文人画更多地倾向于专业性的“画家画”,即由“写心”变为“写实”、由性情变为技巧。在这个进程中,绝大多数中国画画家已摒弃或弱化了作为中国画最本质的元素——笔墨,转而形制与肌理,这是近现代中国画的特点。只有为数不多的画家在保留老文人情怀写心、写意的基础上拓展了视觉构成关系,同时又留住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所幸先生即是其一。这一点,恐怕与先生和冯建吴关系密切而间接受潘天寿影响之故。潘氏强调“品格不高,落墨无法”“做一艺术家,须先做一堂堂之人”,他反对西学,力主“一民族之艺术,即一民族精神之结晶”。尽管先生受潘氏思想影响很大,但他并非完完全全不吸收西学。他将宋元文人折枝小品以现代构成作大幅变化,造境恢宏,恣肆简括,不见大画惯有的繁冗之弊。其“笔笔见痕、笔笔不见重复”的抒情性与书写意味将中国画的意味表现得酣畅淋漓,在构成及笔法上实有开拓之功。
中国画的精髓在于笔墨,而笔墨的根本在于书法,无书则无画。先生书法肇于秦汉,在魏晋、唐宋之间用功尤勤,其后化用金石沉厚古直、斑驳简率之趣。他主张“熟后生”,用笔果敢、爽利,故其书方圆兼施,简洁洗练、朴拙厚重,形成了遒健古直、凝练厚重、清新旷朗的艺术风格,与其画风极为相合。正如刘正成先生所言:“其画因其书而犹多风骨,故作花鸟之笔墨尤堪品味。”先生虽然一生游历无数,但魂牵梦绕的还是家乡山水和风物人情,其所绘题材均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带有典型的巴蜀、峨眉特色。同时代的花鸟画,有突出成就者不过十数人而已。道熙先生笔墨醇厚,沉雄简括,清刚雅正,虽稍欠浑化,然较之诸家并不见弱,令只看古贤的黄君寔先生不觉侧目:足可与上世纪名家争雄!
历史总是无情的,会残忍地淹没一大批人,但同时又是最有情义的,会记住真正有修为的人。我坚信,道熙先生会在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
作品展示
隔水相呼 1988年 66cm×45cm
松鹤图 1991年 90cm×60cm
长寿 1997年 138cm×69cm
棕榈小鸡 1999年 96cm×60cm
争趁霞光把巢归 2006年 69cm×138cm
松鹤长春 2007年 67cm×136cm
新绿荫中燕归来 2007年 178cm×94cm
“大红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中国当代名家画集》等系列的别称,是中国美术类出版物中首屈一指的系列画集,二十多年来推出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如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溥心畲、林风眠、潘天寿、李苦禅、朱屺瞻、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蒋兆和、吴冠中、黄胄、吴作人、黄秋园、石鲁等。
人民美术出版社“大红袍”系列丛书
购买方式
融媒体主编:赵军平、金萌萌
融媒体副主编:张舒、范雨萌
微信编辑/排版制作:张晓楠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