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阳艺术论(绘画部分)《调子与色彩倾向》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12/158927131220311810.png

“调子”与色彩倾向

刘阳

 

中国绘画多重线条造型与水墨表现,而西方绘画则重结构、透视、造型、光影、色彩的多维构成表现,追求画面的整体“调子”感。所谓“调子”就是色彩倾向,也就是根据画面需要,结合光影效果而设定的画面主调,以冷暖为基础,在赤、橙、黄、绿、青、紫的色相中,进行变化的对比、融合、重叠。

“调子”与色彩倾向的主要功用是用色彩造型,用色彩塑造结构、形体、透视、光影,不为各种风格的具象、抽象的物象结构所拘泥。从客观的角度说,“调子”是光的作用与所有物象的结果,带有不同色彩倾向的光,决定了物象、时空的形象与色彩、空间维度,没有光,便没有形体与色彩;从主观的角度说,“调子”只是根据光的作用结果,人为的设定作品的色彩氛围,从而表现物象的“同质不同色”的色彩倾向、层次,以追求视觉效果。

不论客观还是人为的,“调子”中的色彩倾向,都是用主观的方法表述客观的特定环境,因为就光色的赤、橙、黄、绿、青、紫的冷暖色相来说,并不是固定的。物体的固有色(没有光源与反光的条件下)是在“灰”的中间色中,才可能明显地察觉到,一旦有了光与影的作用,物体的固有形态色彩,便会转向光源色与环境颜色,甚至出现很大的色差与物象变形“错觉”。

如何设立画面的“调子”,关键是从整体构成入手,而不是只抱住特定物象的固有形态与色彩不放。教学中,可以准备几个灯泡,首先用原色(无色)灯泡照明,让学生看清物体的形态与位置然后,关掉灯,让学生在黑暗中认识到没有光质没有形体的观念,再依次换上各种颜色的色彩灯泡,让他们观察在各种不同光线下物体的形态、色彩和光影、维度关系,使学生知道光与色彩是造型的基本手段,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象的观察、理解进行创作。通过试验,学生们从中明白了光与色的“味道”(也就是光色作用于物象上的色彩倾向)维度,他们明白了什么是“调子”,而“调子”中的色彩倾向又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暖光下的物象反光呈冷色(与暖光相对应冷色),冷光下的物象呈暖色,从中学生会明白印象派色彩分离技巧的由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