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江南地区在制瓷工艺上获得了很多新成就,促进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销售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选用优质的瓷土
这是宋代江南地区制瓷工艺的一大成就,在已发现的宋代瓷窑遗址之中,不少瓷窑生产的瓷器,胎质都很洁白,与前代的灰胎、灰白胎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古代制瓷工艺是在纯手工方式下进行的,在制瓷原料中尽量减少铁含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寻找优质瓷土作原料是提高烧瓷质量的重要途径。宋代不少瓷窑正是发现和找到了优质瓷土原料,因此烧出了质量相当高的瓷器。像江西景德镇窑、南丰窑,浙江江山窑,福建泉州、同安窑和广东潮州窑等,这些瓷窑烧出了胎质洁白釉质如玉的青白瓷,胎体薄的达到了半透明的程度,完全符合现代瓷的要求。浙江龙泉窑南宋时期遗址也发现有胎质洁白的青瓷,与北宋龙泉青瓷的灰胎相比,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窑炉体积扩大
宋代江南地区的窑炉均依山而建,自下而上,窑身细长如龙,短者五六十米,长者七八十米,个别的长达百米,窑炉长度的增加,成倍的增加了窑炉的装烧容量,是为了适应国内外对瓷器不新增长的需要而采取的有效措施。据估计,南宋龙泉窑每窑可装烧瓷器两万件,如果每月装烧七八次,一座窑的月产量即有10多万件,而南宋龙泉窑仅遗址已发现数十处,窑炉数量将超过此数倍,龙泉青瓷的产量是相当可观的。
V信公众号:知否落叶
青瓷烧制成功
我国青瓷有悠久历史,到南宋时期经过龙泉窑匠师的实践,烧出了粉青和梅子青釉,把青瓷提高到新的高度。南宋龙泉窑匠师摒弃了北宋时期的传统石灰釉,创造性地烧出了石灰碱釉,石灰釉在高温下粘度比较小,为了避免高温下流釉,只能施薄釉;石灰碱釉则相反,在高温下粘度比较大,因此不易流釉,釉层可以施得厚,匠师们还成功地控制了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终于烧出了粉青和梅子青釉。北朱时为了烧青釉,匠师们有意在胎土中加人含铁量较多的紫金土,用以衬托青色,南宋时龙泉窑胎土洁白,由于釉厚而呈现青色,既提高了瓷质,又达到了釉色翠青的目的,这是南宋烧瓷工艺上的一项新成就。
釉面装饰创新
在釉面装饰工艺上也有不少新成就。黑色本来是一种不招人喜欢的颜色,经过制瓷匠师的加工之后,烧出了丰富多样的装饰,并以福建建窑及江西吉州窑最富特色。建窑以烧黑瓷为主,釉面上多形成点状和条状结晶,点状者如油滴,条状者如兔毫,有的更如闪烁的星,在点的周围泛蓝色;兔毫纹为建窑所创,并大量的烧制,而窑变如星光闪烁的黑盏则极罕见。吉州窑烧瓷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为黑瓷,剪纸贴花为吉州窑所独创,吉州窑匠师把民间喜闻乐见的剪纸工艺移植到瓷器上,把剪纸与制瓷工艺两者结合在一起,这一尝试是成功的,已看到的纹饰有“福寿康宁”“金玉满堂”和“长命富贵”三种纹饰,三种纹饰与文字都装饰在茶盏的里面;玳瑁釉是仿照海龟甲壳的色调烧制的,以黑黄两色为主,釉面变化万千,所见也以茶盏最多。青白瓷是景德镇匠师仿青白玉色质烧制的一个新品种,由于色调与青白玉非常接近,故有“假玉器”之称。青白瓷从它问世后很快即为江南地区众多瓷窑所效仿,成为江南地区出产的重要品种。
V信公众号:知否落叶
覆烧工艺广泛运用
由河北宋定窑创烧的覆烧工不仅为北方地区瓷窑所效仿,南宋以后也为江南地区不少瓷窑采用,并依据覆烧工艺原理结合了江南地区瓷窑自身特点而予以改进。已发现使用覆烧工艺的有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四川等省。覆烧工艺的推广,对江南地区瓷窑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