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阳艺术论(绘画部分)《面体构成的启示》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15/158952964259346130.png

面体构成的启示

——明代山水画家蓝瑛的面体意识

刘阳

 

中国山水画的衍变,经历了由线条入皴法再至颜色,至唐代,山水画与人物画一样,初尝设色,宋代之后皴法大兴并分出南北派,南派多与自然物象吻合的外露的“斧劈”一类,北派多表现土质地貌含混的“披麻”一类。元人则倡北派技法,着重发展成用笔堆积的苍茫与朦胧,用笔多圆活干涩。明代的山水画则收敛北派,举托南派技法,由圆活入楞角。蓝瑛的画即有此感觉。山水画入清则南北技法不再分得很明显,互为并用,尤以龚半千的层层“染法”有新意。

蓝瑛的山水画用笔取圆润,所画石、树皆采用“方”的结构造型,意念上用南派的几何构成,笔法则参以北派的苍厚凝重。蓝瑛的画分两大类:纯以笔墨取胜的一类;与大色铺染的是又一类。用细碎的小块面组合构成大的面体,看似层层堆积,实则点到为止。宋代南派山水画大都是随型构成方形用笔,蓝瑛则正与之相反,笔墨中的交插、排列、重叠,多用侧笔,以细碎的组合而成,更融入几分倪云林的疏旷与萧瑟。倪云林是侧笔画层面,蓝瑛则“拖笔”切面,并使用淡彩对背光部与凹面进行渲染,他的作品,体面的意识贯穿始终,同时对点的空灵的使用亦有沈周之妙。

在中国山水画中,蓝瑛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他创作意识中的体、面个性化与执著的深入,则对现代山水画有不少的启迪。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