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品格

撰文/尹林华
岭南画派之初他们提出 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改革中国画的理念,自称为 折衷派”,主张“艺术大众化”,大胆地吸取西方艺术,王明粤先生就在这样学术背景的广州美术学院里开启了他的艺术之路。他的绘画乍眼一看感觉写实,真实的艺术形象有着极强的生命感染力。但当我们再细细品味之后便能感知作品所蕴含着的内在格调,就让我们彳亍于作品前佩服他作品的至臻格调。

这得益于他的学画历程,学山水画为先,又钟情于工笔草虫的研究,当然也在于他更深入地研究大自然的奥秘,形象完整而且典型,同时也包含难以描述的美感,从而在他画面上充溢着的雅致的情调。因此,综合起来是随着他的的年龄、学识、修养各方面的增长,在艺术上逐渐形成今日之面貌风格。Attachment.png

王明粤先生的山水画可以说是写实性的作品,当然这里的写实在于画家重视生活的感受,山水画作品表达的自然也就是对大自然的向往和赞美。如“林畔亭湖玉夜满”、“山水小品”等系列作品表现的是山水的空灵意境,在画面中的树木、岩石、泉水,虽然逸笔草草但勾勒得尤为细致,从这些细微地方就可以看出整幅作品淋漓尽致的意趣表达,让观者不得不为其动容。
但他的山水画相比之下又注重写意,讲究笔墨展现的情趣,借助山水画抒发写意之感;将山水作为人生自然境界的载体,并以此追求一种诗意的境界。把个人情感直接借助山水展现出来,直溯宋元山水画之境界。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中又表现一种淡泊、萧疏之感。

花鸟画分工笔、写意两大类。前者强调敷色工细画法,后者突出水墨直写画法。工细易“呆板”,写意易“空洞”,于是又有中间状态的兼工带写一类。但兼工带写本身并非呆板空洞之病的必然克星。决定艺术品质的根本因素,不是形式画法,而是掌握形式画法的艺术家能否创造性地把握形式与精神的关系。在其“相依”、“山情鸟语”、“幽林聚珍喜上眉梢”、“花鸟”等系列作品中王明粤先生精于此道,也善于水墨直写,其着力点则集中于“兼”字上,色彩与水墨、双钩与泼写、细绘与粗画如何有机统一,是其特别致力之处。使其作品的整体面貌总是冰清玉洁、雅致细腻。他对动物人性化的描写与表现,非常自然,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呼应。
Attachment.png
花鸟画凝聚自然的真与美,可以欣赏,可以寄寓情志,可以创造境界与趣味。花鸟画的追求是自由的、多样的,但那些能巧妙表达人的生命情感、生存态度的作品,总是会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八大山人的不朽,在于他历经生命的大起大落之后,用花鸟画的形式创造了一个将孤愤演为冷逸的精神形象,这个精神形象是独一无二的,又是时代性的、士大夫族群性的。齐白石的不朽,在于他以花鸟形象空前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有着悠久农业文明历史的中国在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对乡村自然的情感态度。潘天寿的不朽,在于他以雄奇怪险的花鸟图像和博大沉雄的风格,表达了20世纪中国人对力量与崇高精神的向往——这力量与崇高精神可能会改变他们生存的世界。若果花鸟画家都成为八大山人、齐白石或潘天寿那是不可能的,但像他们那样追求形式创造与精神意义的统一,却是一个花鸟画创作者所向往的目标。

Attachment.png

山水也好,花鸟也罢,他都建构了以清雅为基本特征的艺术面貌。他的画总是那么干净、利落、生动,富于智气。他在十分勤奋地从事创作实践的同时,努力研究艺术创造规律,思考艺术的本真问题。他有坚定的艺术信念,有执着的艺术追求。他虚心向自然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美感;他潜心钻研艺术本体问题,锲而不舍地锤炼自己的艺术技巧。几十年以来,王明粤先生的艺术创造不断前行,个性风格不断完善。他的每件作品都构思缜密,从局部到整体都有独到的艺术处理,通过肯定而有力的勾勒、反复而适当有度的皴擦渲染,淡雅、别致的色彩和构图,创造出有别于传统、具有独特品格的时代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