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阳艺术论(绘画部分)《照相写实主义:机械论》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16/158959594782323270.png

照相写实主义——机械论

刘阳

 

80年代一段时间,中国画由变形风又转向盲目的写实,油画“写实风”席卷了绘画的每个角落,是迁就大众欣赏?市场需要?或是画家思维的单一与摹仿的本能?中国画的变形而趋抽象,是追求趣味与观念的结果,可油画呢?一些人或都市、或乡村、或民族的,在翻版彩色照片,那些画非常细致、好看、漂亮,人的汗毛、动物身上沾的粪蛋、幼童的鼻涕、老年人的口水……应有尽有,这难道是“深入生活”,再现生活吗?

做为绘画的某种观念,某种技巧,偶尔借用照像和记录,丰富画面的想法与积累是无可厚非的,而完全将照片复制到画布上,绘画的创造性、思想性、技巧性将无从说起。当初照着模特进行“主题性”创作,已是牵强,仅凭能满足欣赏者的被动欣赏与片面的摘取生活,还打出“照相写实主义”的旗号,并依此占据展览、出版、销售的市场,这种强调制作的工艺化与极端化,不是绘画艺术的真谛。

众所周知,“照相写实主义”产生于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但却没有形成世界美术的主流。绘画虽然强调自我,但是只用照相机把自己与自己身边的“小玩艺儿”、“小把戏”作为艺术偏执的表现语言去折腾,即违背了艺术发展的规律,也是对欣赏收藏的戏弄。艺术创作的主旨是融思想性与独到的表现技巧,强化视觉感受。画人应具备学院的系统专业教育与严肃严谨的创作能力,但如果因此而走向极端,用照相机与尺子像绘制机械、建筑图纸一样,那么不论是写实的,还是别的什么艺术模式,都预示着艺术危机的出现。

之所以出现照相写实主义充斥画坛与市场的现象,多有这几种原因:1. 创造的“机械化”导致僵化——机械地理解各种事物现象,各种艺术思想理论;2. 人为地制造被动欣赏——通过忽悠与“市场”,复制出以“写真”为初级欣赏的具有文学性的戏剧化、情节化的主题劣作,虽然有些作品制作极其精细,同样是对艺术的扭曲;3. 文化环境与市场环境的反作用——如果从媒体到理论再到市场,均出现偏颇的至少是带缺陷的认识,即“写实”是绘画的基础,而忽略对结构、造型与肌理的把握及思想性,尤其是机械化的制作,会导致艺术创作与欣赏、市场的单一与孱弱。一些人从都市盲目扎进黄土高原、西藏……却并不知要去干什么,许多人以种种“回归”民俗化为借口,不外乎是在猎奇,用根本无法沟通的目光,去揭示偏远地区的角落,人为地制造过度丑与落后的曝光,如此艺术已失去了创造美的基本功能,而在跨界行使“焦点访谈”的监督功能了。

近些年手机的照相、视频功能,因方便拍照、储存,已取代了照相机,几乎所有人无人不拍、无处不拍,图片、视频到了泛滥的程度,更加助长了绘画新的抄袭与复制的可能:抄袭复制自然、抄袭复制别人、抄袭复制自己。艺术的创造性正渐行渐远,艺术的创造性价值也在贬值与消失。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