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危情日记:隔离期工作室中的艺术家——张俊明

NwznxwahLFfguzahtnpk0EzDARvJAsemIcv38THm.jpg

  导读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阿尔贝·加缪

  2020年伊始人们期盼的风调雨顺并没有如约而至,到是一场非死即伤的恐怖疫情突如其来;原本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时日,顷刻间就变成了泪目晚春洒江城的“忌节”。面对左边是地狱,右边是天堂的殊途同归之路,多少人的生命在这个春天里戛然而止的成了宿命。

  从手足无措的慌乱到有条不紊的平静,人们在恐惧、痛苦与无助中学会了无奈的释然,且过且坚强。“生命脆弱”从今以后不再是华丽美文中一句悲楚唯美的空洞修辞,而是活生生现实中不敢直视的灭门惨烈。人与死亡的距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近的可以触手可及抑或擦肩而过……

wkYWl2Us2TwwKOWK1hLUFpea9XpvLRtvZkSeJX1d.jpg

  世界被这个“绝命病毒”彻底并永久性地改变了!

  生活中猝不及防的灾难把人拖入了举足无措的尴尬窘境,就连全球最大的艺术活动也不能幸免:从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到瑞士的巴塞尔艺术;从圣保罗双年展到迪拜艺术节,无一例外的面临着取消或者延迟的选择……

9WWgRxM769Z8vfy9HEyATu7IOae2bVudwylTE45p.jpg

  然而,艺术却仍能在这炼狱般的蛮荒之地以其特有的方式野蛮生长。这一段非常时期,艺术家在工作室做了些什么?他们是怎样思考与创作的?后疫情期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盛鑫煜艺术”带您走进艺术家工作室,深入了解在这个非常时期艺术家们自我救赎般的生活与创作,分享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用一个个鲜活事例证明:生命不死,艺术永存!

第五十期艺术家专访:张俊明

bO1HfQr7n68NhnfFAGUOdxk8CWXJjv5OCQ1wKCE7.jpg

00kJc9RefPNzdRoPpoMg0INUrK8PjZHdQYGlruKy.jpg

  对话

  Q

  《纽约时报》的统计数据显示,艺术家包括画家、雕塑家和插画家在内的人是疫情期间接触冠状病毒风险最低的人群。该职业的孤独性避免了病毒感染的几率,所以,有人说想避免感染冠状病毒,也许你应该成为一个艺术家;另一方面疾病的全球性传播对经济和艺术市场造成的打击是灾难性的,作为艺术家同样面临经济上的困境。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A:作为一名艺术家面对疫情,起初是恐慌,直到知道真相后才慢慢从容起来。但是,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大流行的疫情,每时每刻看到,听到的都是如此相关的内容,确实产生过焦虑,尤其眼见到的就是几个颜色,对于一个追求五彩斑斓世界的人来说,难以想象。

  Q

  现年82岁的著名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从他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的禁闭工作室中,发出了一幅新作品:《田野里的水仙花》,作品还配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标题:“请记住,疫情不能取消春天”。你认为遭受重创的艺术之春何时能到来?

  A:艺术可以抚慰人的灵魂,从来没有认为是错的。只是每个人的感受能力有所不同。但是,在生与死的拷问下,艺术的作用或艺术家能做的非常有限。

  Q

  疫情给你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A:我面对如此严重的生存危机时,思考最多的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那里去...这是一位法国大师在许多年前说过的话。

  Q

O2CLpvpZKoIm8LOP9fHnM7p5rG9QQtkNRUbHphaz.jpg

  在疫情期间你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日常和时间的?

  A:疫情期间由于条件所限,我把画水彩当成了“正业”。受其影响,这个时期我看到了贝壳,找到了自己精神上自足和语言上自立的图像,使我“焦虑”的心理得到有效的控制。我知道,生活简单了人的心里就会轻快。

dfPk4AM2L0mt56DsqOcbLle0vfth0DojZ3x874Rc.jpg

  Q

  这种流行病使我们失去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同时,它也激起了人们关于生与死的重新思考和认识,对此,你对关于生命与死亡、生活与创作、幸福与痛苦的思考是有哪些认知上的变化?

  A:居家隔离这段时间,真正的是有了“时间”,开始思考怎么对生活中自己忽略的事,学会了养心。许多画画的人“画”多,文字写的少,这个时候开始写点东西,加上平时的自己圈子不大,影响不是很大。

zcNMf5UNukf23ougEfntWug0xzSjLdfD3aOAB851.jpg

  Q

  疫情对经济,文化和道德构成了重大挑战,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应该怎样面对与应对这样的挑战?

  A:我是在蜗居二个月后逐渐开始历史画的创作,这几年历史画的任务完成不少。足不出户的时候,积极炼内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让我从中获得前进动力。

V8IfTDlOVrLqK7X5IXG2ME06NspiHI32s1HxIqAB.jpg

  Q

  一次疫情永远的改变了世界、社会和人类,你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改变?

  A:人活着不容易,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更不容易,尤其在当下。好好生活好好画画,尊重每位个体。疫情恐慌的传播速度远超疫情,猝不及防。

dHcuTQRmR60alLxuPsQNDalr1JKwfSu9ixWF3LP9.jpg

  Q

  你感觉疫情给你的创作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A:大的改变谈不上,但我学会了开始关注现实生活中那些过去被我乎视群体的日常,特别是他们的心态。

cd2nOP5PYasV01ve0wa66WEifd8DBH4vlqVd72hx.jpg

  Q

  这期间你的创作成果是怎样的?(完成了多少作品?)

  A:冠状病毒是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除了自身要做好防护,自己也要做一位真善美的歌颂和传播者,用艺术感染你的观众。因为它也无国界。

00r3MGJ0v6sllYG2AZm8QPrNEeTEtRsaFkmszZmg.jpg

  Q

  在“禁足”的这段时间里,你是怎样保持对外联系与交流的?

  A:认认真真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生活。

6V4seM5xWrkxetjSK8oM4485AsS3MDSHZob5tTOq.jpg

  Q

  疫情对你全年创作、展览、交流活动计划的影响有多大?

  A:疫情对我的创作影响不大。是以后对题材的选择更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和内心的需要。

1K0jYpWfo53mhU8WIKFrQG5FhDmc9LnXkvdYlw97.jpg

  Q

  在不完美的环境里,艺术家怎样克服不利因素使自己进入尽可能的完美创作状态?

  A:现在好多了,工作室可以去了,现基本已经进入工作常态化了,如果疫情稳定就更好了。

Y1V5ZTABt1YeWEovRwgtqKANvhINfRpRd3kN07dC.jpg

  艺术家简介

  张峻明 男 1966年生于山西省寿阳县,曾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和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油画高研班,师从油画大家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钟涵先生。现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教育推广与合作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教育智库网特聘专家。

  作品曾在俄罗斯联邦卫国战争纪念馆,参加“让历史照亮未来”,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获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创作奖、优秀作品奖。曾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国家主题性创作等多个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代表作品有《岁月留声》、《石窟艺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航空报国英雄——罗阳》等。

  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浙江宁波美术馆、义乌博物馆、山东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等多个重要场馆和私人美术馆、私人收藏家,出版多部个人专著。

vYn6O4Ztkt1Hl2cLisfhGNH66x42nWhNiNsnOXSt.jpg

IjtgFqPHmW1JUYcxl75A2GZdnjeUdZ7Zo9tVx6t7.jpg

ZXKSwgJ8SYRSoYdUfR9yv2mNVjAo4Hb4a2oylS7w.jpg

QlKtvXDvul3ceSMAcjVUCteoHmoJrOUfUPek5vTG.jpg

4eepTASQZ92O6vm1qVeuabCc81Z7odtunlGSJTri.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