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油画家王亚中——艺术笔记与作品(十九)

艺品观,赏,读,可以是多角度的,多重性的,尤其是读非具象作品,可加入自我审美格局。有人说过,艺品只有通过观者参与才算完成了一件作品,艺品才算走完了自己的路。艺者制造艺品的过程,是在经历着一次艺者本我意识的熔炼和升华,在制造过程中,参杂着较复杂的技术与意识的准确融合,其中有着更多层次的穿越与回归,或否定着某一阶段的偏执思维定论,或否定着偏离思维真实轨迹的借用模式。艺者一生也许都在否定着过去,或拖拽着过去无法丟弃的意识根本,只是在述说此一阶段故事的变异中,将过去撕的粉碎或亦拼凑了影子刻下的土壤结构。艺者无法做到与大师们的天才理论,却也能激励自我原初动能,执着而深研的开采着自我认知路径。非具象艺品有着独立的思维方式和变异语言的技术应用,完全与现实的常规数学计算不能相提,她可能是色,形,体本身的印象哲学参与,或也自编自导了一套个体的天文密码,或也许是最简单的孩童遊戏加杂着成人的阅历读写。读多了或尝试了这一领域的体验,则更能深刻读懂其中奥妙,或与艺品共享新世界的灿烂与景象。(2019年7月16日)

非具象作品中,用笔或用其它工具,所拖拽的色形痕迹,或出现的种种肌理与偶合变化,有时惯穿着艺者的情感神经。作品述说的细微讲究,精准陈述,有时确在痕迹的边缘处体现,大面积的涂抹,是主旋律的拓展与框架,色形之间的争论与妥协,均在色形穿插叠加中呈现标题。多与少,深与浅,厚与薄,尺寸大小,分贝高低或也是积淀沉浮的参数显现。色形走动之时,且与磁场商谈,对立或顺意,均在笔痕中表达态度,气贯东西,南北乎应,或有大弦与小弦交织之感,洞泉碰撞之音波跳动,在未知主题与空间中行走,可能靠的是感应,有时确无道理可言,也无声张之行为,也许在宇宙之未知空间中,顺然,偶盼。也许在自由落体的状态中,受到了风的罩染。光,有时影响了色形痕迹的本意,却也偶得了光阴的驻足与长远。(2019年7月19日)

对于非具象作品的审视接受程度,体现着艺者或观者的审美区域。对具象作品的制造品赏,属比较直观,或较习惯较普遍的审美方式去完成,介入相对顺理成章,有着基本的文学功底积累和基本的美学概念,就可读取其中大概,但全部解读作品,也需更广泛的艺术史理论基础做标尺,才能较全面的审读画理,画意。对于非具象作品的读取,所需的知识含量与悟性观察力要更广,更多些,才能介入制造品赏的正确轨道。因非具象作品的制造理会方式,区别于常规艺理与程式,可能更多的要从材料学与心理学,或需求更广泛的文学,音乐,天文,地里,或也参入了社会学与哲学的种种概念,或在运作制造过程中,各学科的长时间融合变通为艺者的另类认知体系,而难以以一种审视角度去理解读懂。或艺者本身的意识遊离性,不确定性地研讨作品的独立结构而夹生存在,有时艺者与观者,在作品的关注点上是错位的,这在艺品的品赏空间中是允许的,但专业解读非具象作品,需与艺者意识痕迹并轨而生成较准确的研读。各抒己见式的讨论,只是角度圆心的不同,也许艺品也旁听着异类的喧闹,也并非满意自己的存在状态,但艺者确也做到尽心尽为的结构了,也许只能让时光填充着生命的遗憾与支点,将其更加的稳定化,将自我的空间述说,更加的常规化。有时艺品需要时间,等待着读懂她的人,因为艺品的制造者不会讲普通话,只是自言自语的痴呆行为,执着着自我內心的那点光茫就满足了。(2019年7月23日)

非具象作品的制造,在制造中后期才能逐渐的显现空间意图。也许不能一次性的意识完成,也许多次反复寻找着丢失的灵魂,也许终了,空洞占据了述说空间,艺者或无轨迹的消失在空间外,不能进入意识的遮挡层面而罢了。艺者从开始的意识与形色捆挷进入述说空间,而在陈述过程中,无序的提取潜意识能量,在取舍当中,形神移动,或偏离初衷,或被另外的磁场强行介入,与即时空间述说有时不能并轨,且难免失去主控力,无奈被新的强磁场干扰,确也将矛盾体强化搁置,有时艺者确实也无法即时解决这一夹层的阻碍,难免作品有生疏之感,不能与艺者心力平衡,而隔海相望。艺者在制造的艺品行列里,并非件件都能参透形色之根本意图,也并非心心相印着每一个新的生命,痕迹有时杂乱无章,也许好多作品,观者看不懂,艺者也不懂,这可能就是些外来之物吧。(2019年7月25日)

艺术学习,有无一种统一的学习模式,回答是肯定的,没有。艺术学习,有无规律可循,是有的。无论东方西方艺术程式,艺术学习介入,也曾经历了多少代艺术工作者和教育者的探索和尝试,均在试验中前行,寻找着与人性与艺术特性与客观更同步的介入学习方法,但从来没有共同的基础方法和共同的技术路径。在学院式主导下的统一基础课程教学,也是一种无奈的传统方式延续,尤其是在大统式的模版下,更为显得困难重重。虽说学院式的框架基础教育,又建立了很多新的格式,如建立新学科室,工作室制,但又能几何冲破多少已形成的条框牢宠。艺术工作,也分很多种,也不可取缔实用艺术的集体式学习方法,但论到纯粹艺术之探索,或创造力的拓展,如何在统一格式的基本技术下,有所突破,多少也是拖泥带水式的前行。或有一种更为贴切的,符合个体创造力的介入捷径,或在兴趣动力与个体审视的独特性中,寻找前行方法,寻找个体未知探索空间尝试,这也许才是进入艺术创造空间的前提,而并非一种携已有的技术,或普遍认同的技术掌握后才行进介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艺术更加艺术,填充人类更多的美好梦想。(2019年8月26日)

我们介入艺术学习,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自我态度思考的陈述上,或是一种终极思考,及个体世界观的独立语言,或是一种个体认知的审视再现,或是成立个体另类述说空间。我们不知能走多远,但我们在前行,在努力着创造极度空间。我们曾学习了很多前人述说语言,但有多少能浮出建立自我述说空间,我们读了很多美学理论,又尝试了众家语言的合成,但又有多少是能走心的真诚述说。我们拖挂着早已过去淹制的动能助推,携从着前人留下的影子与印迹,行进在抜河式的扭曲中呐喊。人类艺术的探索,非要扯进同一轨道的拥挤,端争,何有轻松与自由的述说每一个人的梦想与欢乐。艺术并非按族群要求的那样去触摸去体验,艺术也并非是几种群族格式,艺术也并非只是是非的定语工具,也许有一种艺术行为,称为风中的云,雨中的曲,始终夹杂着美好的善意空间,也许我们该放下了那沉重的行襄,开拓新的一片天地,捕捉着梦中的影子与星光,诗一般的去歌唱生命的主体。珍惜梦想与现实的陈述合谐,才为生命的价值,从中融化支节与扭曲的沉重感,不负生命一程。(2019年8月27日)

艺品制造述说,无论是具象的还是非具象的,在艺者制造艺品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个体意识的前置性。艺者主观能动性在艺品制造过程中,无时无刻的占着先机,无论写实物象,或非具象述说,均脱离不开主观认知的先觉加入,只是主观与现实状态的百分比参差。个体审美积累与个体审美愿望的表述,明确着对所述说的故事的态度轻重,或重心的定位决定着艺品的宣言,或也表露出艺者的信仰与人性类别。我们习惯着传递着前人的语言语法,并述说着个体认为,在行为与习惯中矛盾前行,积压着沉重的学术丰碑,拖拽着多种规矩,言词中的创造与探索,确也辛苦几分,只是将陈旧的箱体,又涂刷了一遍防锈漆,其内核与外体的时空脱节了许多。艺术虽说大众之审美文明,但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体的一种长期习惯延续传递,确也不能追究艺术的初衷了。艺术还是样式多一些,记录的丰富些,表达的语言也允许更广泛些,就更好了些。(2019年9月4日)

非具象艺术作品,可能给了艺者述说故事认知更大的空间。写实物象作品,要受到更大程度已有数学的支撑,比例,尺寸,光的计算,道具的严谨性,或解剖结构的研究,以及构图框架的分割数字,或更复杂在心点与发散点的配置,更有复杂边线的拿捏处理,似乎这些技术参杂着匠人匠心的苦修与掌握。学艺者几乎半生在追求着现实框架的修正,遮挡了激情与舒展的妄为之路,也是学徒十载,不一定得道述说情怀,但也是津津乐道。艺术纯抽象语言的途径,也更为复杂在意识的强制转换,或在无事中生非,堆积重心的显出,也并非能拿捏住故事的圆心,或因小事而摊成大事去左右强辦,或将大事折腾成不是事,即意念的生成均在过程中反复倒置,或终了成一框架搁置,或越过千山万水而无终点停牌讨论。她并非一站一式的去完成大意,或每一作品间的衔接,只在情感中搭界。所谓非具象,即非具象非抽象,或在具象意识情感的感召下,变异语言符号陈述,纯抽象的肆意无意显现,或偶合意的呈现。非具象制造,艺者无需缠绕在限定规格中述说,也将陈述了艺者对现实态度的表达,并更任意加注了艺者的直述观念符号,她或称古典型抽象。纯抽象可能更注重行为偶合,纯写实计算繁杂,而非具象兼容意识与自我行为合成作品的主动性,而更使艺者任意思想的纵横表述,更能使艺术建材的宽泛伸张,也更加连带了人性意识与潜意识思维积淀的共同显现,或更为不折不扣的牵挂着无限动能的助力,而述说记录生命的各种状态与体验之可能。(2019年9月6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