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张伯驹写者属郑理
——《大藏家张伯驹》读后
看过几本写收藏家张伯驹的书,都没读完,都没能激动人心地读下去。
但作家郑理先生写的《大藏家张伯驹》却一下子吸引了我,读起来即刻生出欲罢不能的感觉。
后来虽罢尤惜,甚至把书房翻了几个遍。
这本书零八年一月由沈阳万卷出版公司出版。郑理先生赠书的时间是出版不久——戊子年春。
到家翻阅,一下子便被书中所占有资料之翔实程度所吸引,挑灯夜战到凌晨三点,希望能在第二天的凌晨读完。
但第二天朋友帮助搬家,却把这本欲罢不能的书给搬丢了。这就是上面所说“虽罢尤惜,甚至把书房翻了好几遍”的来龙去脉。
苍天总算有眼,经过近两年的反复翻找,竟然在今年的大年初一找到了。
大年初一是情人节,回想起来,我翻找《大藏家张伯驹》的心情完全可以和寻找情人相比,甚至还有过之。
在旧历春节与新历情人节的混合气氛里,我一口气读完了郑理先生的《大藏家张伯驹》。
那一件件重量级藏品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
那一件件心灵震撼之宝经历的曲折动魄。
那一件件经历曲折动魄的藏品所赋予收藏家本人的复杂情结与命运。
作品围绕藏品来写。
藏品写得有形有魂、有声有色、有资有料。
可以称得上是今天我们学习重量级藏品鉴赏知识的大课堂。
通过藏品及人。
把主人公张伯驹写得有骨有肉、有情有义、有胆有识。
作者不仅仅写出了一个历史上的大收藏家,也给当代收藏者如何成为收藏家提供了典范,堪称是当代收藏家收藏行为的教科书。
《大藏家张伯驹》读罢,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震撼之感,我想原因不外乎有二:
一是作家郑理先生占有资料之翔实详尽非他人能比。
郑理先生不仅与张伯驹本人有过密切交往,而且与张夫人潘素也交往颇深,更为重要的是郑理先生萌生撰写张伯驹传记的想法之后对张伯驹资料的尽心积累。
没有上述交往与积累,神人也难来生花妙笔。
二是作家本人也醉心于书画创作与书画收藏,也是古玩市场中人。
正因为此,作家才能从专业的角度、从圈内的角度、从收藏的角度,更深刻地体会资料、研究资料,更深刻地理解张伯驹、刻画张伯驹。
感谢作家郑理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张伯驹、认识张伯驹、学习张伯驹的绝好教材。
也正是由于《大藏家张伯驹》的出版面世,让郑理先生当之无愧地坐上了收藏传记作家的头把交椅。
庚寅年正月初一写于谈客轩
作者:宋建文先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