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秉藏六烛 先生快哉
刘晓林
秉烛者,孜孜于艺而不倦也;藏六者,初吾不测其意。过日方解:六,非仅限象数。六根、六门、六识、六尘之谓也!藏六者,匿“六”而艺欲绝尘、离“六”而艺欲孤诣耳!若此,其实乃比邻摩诃般若(大智慧)之境。
秉烛者谁?藏六者谁?闽人洪公世川也。秉藏六烛,先生快哉!
吾无缘谋面于先生,然略知其艺;人艺殊不可分,略知其艺复略识其人。如此者,玄——然不无道理。先生早年求学厦门鹭潮美校、浙江美院,及后育人卅余载。天地有所生,先生有所画。天地无所生,先生心驰神往,亦发诸笔端。良禽珍兽、花果虫鱼、仙佛麒鸾,无不神绕先生之妙管且自然而生发,一一赋神采,一一赐生命。观先生佳构:《雨过千峰泼黛浓》《谁解缠绵》,《闲看层岩泻玉泉》《堪笑世事》,《幽篁深处听潺媛》《万般无染》……。吾时有迁想,时有一己自谓之妙得:艺道幽深,物之表象岂可道尽乾坤变幻。骋画于内外,游艺于天壤。揭兮太清,亘兮层霄,突兮重溟,激兮巨浪,向兮长云……如是方能天动斗转,方能海倾山摇,方能撼你我之灵魂。
画艺之外,先生兼善书艺篆刻。其篆追秦汉,书有古风。兹妄摘钱公君匋评世川先生其艺数语:“……世川老弟写竹,无笔无古人。”“世川研弟作篆书,得石如遗意。”
于先生其艺吾略而“玄”记,于先生其人复赘二言三语:其尝问学于钱君匋、陆抑非诸贤,谦恭于当代诸家,然于后学亦友善。人之艺臻九重之因多之又多,唯仁心不可无。予忖:先生已具。
以上吾暇思逸想,若复观洪公世川之作,复论洪公世川之人当有不同:不同在于吾之表述,然吾之钦赏之意未有纤毫之变。
秉藏六烛,先生快哉!
洪世清:一九二九年生。福建晋江人。擅指画、篆刻、版画。1947年求学于上海美专,后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参予筹建板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版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磨漆书研究会会员、浙江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主要事迹已载入一九九一年《中国人物年鉴》。作品有《熊猫图》、《大鹿岛岩雕》。著有《铜版画技法研究》、《石版画技法研究》、《版画技法谈》。1996年5月获鲁迅版画奖。1997年5月获第二届浙江鲁迅文学艺术奖。于2008年11月13日23时1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市逝世,享年80岁。
他热衷于民族传统艺术,年轻时即开始钻研金石篆刻和国画,先后师承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刘海粟。1985年起在玉环大鹿岛和惠安崇武半岛开鉴岩雕艺术,先后14年完成200余座作品,被刘海粟评为:“不朽之大地艺术”,其中国画作品得潘天寿题辞:“画事以得墨韵神情为难,世清老弟于此独有会心,可佩,可佩。”他擅长多种绘画形式:中国画、篆刻、版画、水粉画、油画、岩雕,尤精指画,并能融会贯通,各保其纯,又敢于创新,难怪罗马尼亚专家埃·鸟琴博巴教授赞其为:“不愧为潘天寿后又一位天才。”
洪世川:一九三七年二月出生,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人。早岁就学于厦门鹭潮美术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三十余载。擅国画,所作良禽珍兽、花果虫鱼,神形兼备,生趣盎然。钱君匋先生于其《墨竹图》题赞:“世川老弟写竹,无笔无古人,佩佩。”尤善墨龙,破雾穿云,腾涌生威。偶作神仙佛道,慈善可亲,超然飘逸。兼擅篆隶,钱君匋先生题其《篆书千字文》:“世川研弟作篆书,颇有法度,得石如遗意,可喜。”篆刻取法秦汉,苍劲古雅。每于夤夜展纸濡毫,故以“秉烛斋”名其室。耻事干谒,耐寂寞寡酬应,复刊“藏六轩”匾额悬诸素壁。
作品入选《花鸟画谱丛书》、《名家百画丛书》、《中国画临摹与创作》和《花鸟画名家技法分解图典》。洪世川画龙》专题片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其后译成英文版,在中央电视台四套和八套对外播出。二○○二年四月,中央电视台一套“同一片蓝天“播出其培养小画家专题片。西泠印社历年出版其《东方巨龙》、《年年幸福岁岁平安》(十二生肖)、《志在千里马到成功》、《猴年吉祥》等挂历,六幅骏马图由国家邮政局印制二○○二年贺年(有奖)明信片发行。其编绘的《花鸟画技法》,连载于新加坡英文杂志《中国新讯》,2004年秋,偕其兄洪世清应邀赴美国考察访问,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出版有《中国当代花鸟画家——洪世川》、《洪世川书画篆刻选》、《洪世川篆书千字文》、《洪世川师生作品集》。
作者:刘晓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