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纵高论

哲学道六论之五——纵高论

陈健强/2009-2

 

 [按]:2010年春节期间,我挑了两本书来专心细读,一本是16世纪法国哲学家迪卡尔的《谈谈方法》,一本是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这两本书的社会背景是资本开始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生成的哲学值得一读。中国对资本经济的向往分几个阶段,一是康梁的维新;二是张之洞、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三是民国胡适倡导实用主义;四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在这个以钱为最高裁判的功利社会,拿起这两本书来看看,是为了思考我的哲学道。

 

  我是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这两本书的,我发现我们今天的社会其实就是实用主义,但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解决社会问题就是用我们的《道德经》吸收《实用主义》。也即是我谓之的哲学道。

 

   五、纵高论

 

看诸子的著作可知,诸子的理论思维言必三皇五帝《道德经》,就知道古人的论述势必上到哲学最高点,比如医学的论述:从五行阴阳到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同理,研究问题及写文章思路一样,这就是典型的纵高思维方法论,也是中国式的方法论。

 

强调纵高思维,也就是强调战略性的思维。纵向思维是宏观的、大体的、方向性的、概括性的、哲理性的思维,也是很难把握的思维。纵高思维是从本专业领域出发,视角尽量从最高处,最大处着眼看,把握住大势走向,并上升到文化的哲学的高度,就算个人小事也要上升到国家甚至于世界级的思维,比如看一所大学应看到全国的大学,甚至于全世界的大学,这样站在全球的高度看回一所大学,才能站得高看得远,进而确定大的战略,大的方向,这叫高屋建瓴。然后再从最大处的面到线,再回到点的问题,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矛盾点,理出事物的主心骨。事物的主心骨往往是跳出三界不在五行,所以思维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昨月西风淩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个“独上”就是自己的纵高思维,要站的高看的远,把思维拔高。这样一层一层往上才能看到千里内的主心骨。

 

注意!纵高思维是由下往上再由上往下的纵高思维,是带方向性的。这也是一个点、线、面的物理原则。也是符合辩证法中“联系地、运动地、系统地”看问题的方法。相反,如果只从下往上思考,很容易导致“运动的线”走错方向。方向不对,南辕北辙。

 

为什么要纵高思维,纵高思维是拔高思维,是为了不陷入眼前的事务里,不困于眼前,不盲人摸象,从而达到“兵不必所击,城不必所取。”拔高思维是借势大潮流,从而找出自己可资借鉴。拔高思维才能找到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一个服装企业要发展,它的眼光要上升到全市的层面来找到同样定位同样顾客群同样审美的店,再上升到全省的层面来找,再上升全国层面来找,为什么要上升这么高呢?是因为一级一级上升,在这么大的范围内就可以找出一条发展规律来,然后按规律办事,好过撞到南墙不回头。

 

对事物的判断,从高度看下来,从目标来想。为什么从目标来想呢?因为“目标”是诉求的,追求的,向往的,也是系统的,故此,为了未来的诉求,未来的目标,必须看得远,看得远也即要站得高。站得高,占据制高点,从高度往下,如高山滚石,往下滚动势不可挡,逆势者败。只有高度,才能不至于样样都去干,从而导致样样都干不好。只有高度,才能擅于借助外力的拉动,形成独特的、个性的优势,有立足于社会的竞争力。只有高度,才能在广阔的范围内配置资源。换言之,占据理论的制高点,就能看清远近,就能判断轻重缓急,这样很多事情就可以顺势而为,不战而屈人之兵解决主要矛盾,其余传榭夺城。应以这种纵高思维来判断事物,决策事物。

 

作者:陈健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