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瓷器藏品中,有几件是带锯钉的。这件“乾隆年制”款青花五彩三多纹盖碗的碗盖上竟然锯了10个锯钉,足见主人的节俭和对这件瓷器的珍爱。还有一件清末粉彩水仙盆一面有冲,锯钉巧妙地锯在盆的边沿和底部,既保证了修复瓷器的牢固,又不破环画面的完整性,可见锯匠是用了心的。
少时,经常可以看见挑着装有工具、杂物大木箱,走街串巷的锯匠,每到一处便喊一声:“锯缸、锯盆喽······”叫喊声悠长而响亮。
我们常常围坐在锯匠身旁,看锯匠干活,锯匠神情专注,把破裂的瓷器对好,用绳子紧紧固定住,然后,便开始钻眼了,只见锯匠双眼紧盯钻头,左手掌心握一凹形硬木件压住钻杆,右手来回扯动缠绕在锯杆上的锯弓,于是,便发出“吱呦、吱呦”的响声,犹如在演奏一首动听的二胡曲。很快钻眼打好了,装上锯钉,用木槌轻轻捶打,然后抹上防水的石膏,一件破碎的瓷器便修好了。锯匠走后,院子里常见一群“小锯匠”手持自制锯弓、钻杆到处钻眼。
如今,已听不到“锯缸、锯盆喽······”那悠长而响亮的叫喊声。
作者:iamwanlao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