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慎书画艺术之浅析

   
     黄慎(1687---?卒年不详,1770年尚在),原名盛,字公懋.躬懋、恭懋,号瘿瓢子,别号如松,曾用笔名江夏盛,又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黄慎为“扬州八怪”之一。

   黄慎早年师从上官周,多作工笔。山水宗元黄公望、倪瓒、中年以后,吸取徐渭笔法,变为粗笔写意,并草书章草,尝以狂草书法入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并以人物画最为突出,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也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民等下层人物形象,如《群乞图》取材现实生活,描写灾荒年中,乞丐们流落街头,受人欺凌的悲惨画面,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画神仙佛道如《醉眠图》,多操大幅,用笔设色,泼辣大胆,于迷离扑朔中见形象神韵。描绘文人生活的有《东坡玩砚图》,用笔迅疾,衣纹顿挫,线条硬折,墨色浓淡相间,人物轩昂、富有气势,为其成熟后的代表画风。他的人物画代表作品有《商山四皓图》、《漱石捧砚图》、《伏生授经图》、《东坡玩砚图》、《醉眠图》等。 
   黄慎的花鸟画宗法徐渭,亦纵逸泼辣挥洒自如,他也画花鸟,笔法洗练概括,作风大胆泼辣,勃勃有生气,作品有《芦鸭图》、《花卉册》等。如《瓶梅图》、《菊蟹图》等。

     黄慎的山水虽“不以山水名”,但山水画有一定的造诣,大幅和小景都各尽其妙,潇洒有致。《春江独钓图》是他的山水小品,具有他个人独特的风格。这件作品是他的草书风格完全成熟之后的作品,画中的用笔如狂风暴雨般地向画面袭来,树石人都是在瞬间完成同四王的山水工稳细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山水代表作如《渔归图》,两株柳树,“姿态婀娜劲挺,耸立奇峭山岩,淡墨轻赭横扫出沙滩,中景两只渔船,一笔勾出船舷,船中人物,神态右辨,画面左角草书题画诗三行,诗、书、画、印紧相配合,自然贴切。  

   黄慎对自己的绘画,常作分类自评,凡最得意者题上诗,次者则识以岁月,再次者只署“瘿瓢”二字。黄慎自己总结一生走过的道路,感慨地说到:“余自十四、五岁时便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蛇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言画矣。”正是这种凝思结想、废寝忘食、苦攻不辍,黄慎才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 “诗书画三绝”、“名噪大江南北和誉满天下”的一位大家。

     黄慎的绘画创作在雍正年间时名扬于世,“尺纸容缣,世争宝之”。可见他的作品在当时已有较高的价格。

  黄慎的画作存世量较多,国内各大博物馆都藏有其画作。

 

  欣赏黄慎的绘画一定要懂得欣赏他的书法。这样,才能看懂他如何以“狂草笔法入画 ”的。钱湄寿《题黄瘿瓢慎山水障子》诗云:“忽而疏,忽而密,空际烟云指尖出。忽而枯,忽而生,满林风雨皆秋声。笔一枝,墨一斗,兴酣笔跃墨亦走。笔有神,墨无痕,山重水复蛇龙奔。不以规矩非其病,不受束缚乃其性”。用来形容黄慎的书风,同样也是合适的。

  黄慎的书法于传统狂草书体中别开生面,线条续断、机杼巧妙,歇笔存于字体、笔画之中,计白守黑,疏密相间,一泻千里,自然天放,形成个性鲜明、独标一格的狂草,以崭新的艺术风貌轰动了整个扬州书坛。由此,跻身文人画家之列,成为艺术巨子。墨迹人多重金争购,一时成拱壁宝藏。

  黄慎的草书点画舒展纷披,字形开张跌宕,通篇行气紧密贯注,具有一种落英缤纷的美感。它初看上去满纸点画狼藉,难分字形;细细品味则姿态丰富,逸趣百出,气韵万千。它虽然面貌狂纵夸张,但技巧手段皆不悖古法,从中可以看出怀素、黄庭坚和祝允明的影子而又不露痕迹,在清代书坛上堪称独树一帜。

  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显得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  

  黄慎作草书时,笔下线条并不追求提按跳跃的变化,而是以均匀爽利的运笔达到一种胸有成竹的熟练。继而在此基础上,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体现于结字和章法方面。他将每个字都拆散分离,使每个组成部分甚至每个点画之间都充满了大小、正欹、轻重、扁长等对比变化。他喜欢将本应交接或牵绕的笔画,故意断开或分解,而将连笔主要用作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手段。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字形顾盼比点画连绵更重要。

  在章法方面,他采取字距与行距基本相同的处理,如此一来,结体错落与字形之间连带呼应的特点就显得更加突出。

  

  黄慎的人物画在直面人生社会的同时,重视画家主观自我的作用,他的人物画有着开拓意义。

  他在激情冲动中不失理性的冷静,既发挥个性,又节制个性,并没有进行无所制约的自我表现。比如:以造型来说,他并不脱离对象的具体的真实性,他的人物形象有些怪特,但没有走向极端以至于无中生有的狂妾背理在笔墨处理上,他也不是一味横涂竖抹,像画李铁拐这样的人物用笔往往粗放中带有涩味。而画仕女,则用笔比较流畅。

  他自称“写神不写貌,写意不写形”。

  他“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郑板桥《绝句》)。与梁楷,徐渭、乃至陈老莲相比,黄慎高出一筹之处在于他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开辟了人物画的审美新境。

  他对朋友坦诚真挚,特别是与“扬州八怪”郑板桥,李复堂等交往甚密,志同道合。郑板桥对他的评价“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黄慎的写意画,是书写性写意画的代表。研究书画性写意画的人不能不去研究黄慎的画。近代的写意画家,对黄慎都非常敬佩。

  潘天寿先生赞誉黄慎的画“于犷悍中见遒练,豪纵中见谨严”。

  齐白石深知黄慎之妙而又自知“天资不足”,故“不能师之”。他完全懂得应该师承的不是古人之迹而是古人之心:“获观黄瘿瓢(黄慎)画册,始知余画犹过于形似,决定从今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 这是白石老人留给后世如何接受八怪画派遗产的珍贵启示。

  就艺术社会学立场探讨黄慎书画艺术所具有的社会因素,及其作品内涵所反映黄慎当时艺术社会交往的互动条件,可深化纯粹风格论所造成的偏颇;只有当书画组合为密切的形式关系而达到章法同构之时,书画同构的“有意味的形式”才臻于完美。

  这就是黄慎于书画艺术的伟大意义。

 

作者:李福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