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1-03 21:0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踏入新的一年,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也为大家带来了新年新气象。
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一系列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主题讲座及活动,将从本月开始陆续拉开帷幕。
本次海报的主色,就源自中国传统色中的“洛神珠”。洛神珠,亦称“绛珠草”、“酸浆”、“菇娘”。因其果实成熟时玲珑红润,浑圆如珠,故在晋时被长安儿童呼为“洛神珠”。
1
郑樵《通志二十略·草类》云:“酸浆曰寒浆,曰醋浆,江东曰苦葴,俗谓之三叶酸浆。沈括云:‘即苦耽也。’其实如撮口袋,中有珠子,熟则红,关中谓之洛神珠,亦曰王母珠,亦曰皮弁草,以其实又似弁也。又有一种小者,名苦蘵”。
2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云:“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得久延岁月”。绛珠草即林黛玉的前身,其色玲珑红润,其意楚楚可怜。
除了其中的颜色大有学问之外,本月的系列讲座、活动也将围绕海报的关键字“礼”开展。
礼,读作“lǐ”,最早见于甲骨文。《说文解字》解释道:“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意思就是礼义即行为的准则,就像脚要穿鞋子走路,人们要按照礼制行事。
“礼”字的不同字体变形
“礼”字从“豊”发展而来。豊,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就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和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
正如孔子曾感叹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其中反映出来的,正是古代礼仪活动是以玉帛、钟鼓为代表物的。
礼义之兴,源于敬神,敬神以礼,求神赐福。本月的大众篆刻体验中心活动将以一场讲座、两场活动的形式,从文化传承与生活美学的角度切入,演绎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春
讲座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祭灶神、贴门神、迎财神......
中国的春节为什么有这么多神?
清明祭、端午祭、七夕祭......
中国的节日为什么总这么多祭祀?
神仙与祭祀是封建迷信吗?
中国的吉凶军宾嘉五礼你知道吗?
带着这些疑惑,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国的民间信仰与礼仪之道。
本次“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主题讲座将由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姚刚老师,带领大家领略中华民族的礼乐传承及礼仪之道。
新春
活动
“总把新桃换旧符”
——从楹联到春联
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
又到“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候了
不过,你了解这些“新桃旧符”
背后的文化内涵吗?
这些迎接新春到来的器物
又为什么要采用桃木呢?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趁着这个机会,不如一起来了解传统的桃符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动手表达新的一年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本次“总把新桃换旧符”——从楹联到春联体验活动将由董倚桥老师为大家讲述楹联的故事以及春联习俗,并带领大家书写春联、福字,完成的作品还可带回家,按照春节习俗张贴,留作纪念哦!
新春
活动
“驱凶避邪、祈福迎祥”
——年画拓印体验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是一种中国民间艺术
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年画也许见得多,但是
你有为自己或家人画过一幅年画吗?
“驱凶避邪、祈福迎祥”——年画拓印体验将由年画非遗传承人,为大家讲述年画的历史,并带领大家拓印虎年年画。活动结束后,大家可以将心爱的作品带回家,按照春节习俗张贴,与亲友分享这份喜悦~
本月的主题讲座及活动将在近期
发出报名邀请
感兴趣的你千万可不要错过!
还有更多精彩文化活动
尽在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
敬请持续关注~
大众篆刻体验中心
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以篆刻和语言文字为核心内容,提供非遗和传统文化活动体验,传播美好生活理念,同时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是展示、推广、普及篆刻文化及产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公共文化传播平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实验基地和机器篆刻标准化示范基地。
监制:昭一
责编:阿清偏头痛
供稿:中华世纪坛大众篆刻体验中心
校对:桃盏
作者:月雅书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