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览《叶锦添:流形》艺术大展(一)

  策展:马克霍本(Mark Holborn)

  2016年9月23日至10月23日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

4pMtmzp79kYOk1FhnXmfyGXR4SXHVXSoNwJ601hu.png

​  2016年9月23日至10月23日,《叶锦添:流形》艺术大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10号展厅呈现。受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制作,本次展览是叶锦添艺术创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内容最广泛的一次亮相。

  此次展览由与叶锦添多次合作的英国策展人、图书出版人马克霍本(Mark Holborn)策展。展览由中国传统文人的书房进入。深入其中,是由三面投影环绕的主展厅。入口正前方是自然世界,“庭院”,呈现的是融合了多重景色的上海豫园,一座由明朝官员建造的十六世纪园林。入口右侧的墙壁是“历史”,其中汇集了许多叶锦添参与制作的电影的珍贵影像。这些画面融合了上海独特的发展进程,呈现出共同的历史记忆。入口左侧是第三面墙,“街道”。在这里,影像从一个中国城市的日出开始,以炽热抽象的夜间灯光结束,这面墙代表了当下。展厅内,流动的影像和声音配合,营造出浸入式的整体氛围。

  在展厅的正中,是三座巨大的Lili雕塑,四十余件服装作品环绕在其周围。马克霍本将整个空间构建为一个脑部地图,过去、现在以及无限的自然世界在其中共存,想象的空间也由此被勾勒出来。观看此次展览的过程,就是从中国文人的书房进入到以Lili为中心的想象世界之旅。

  策展人马克霍本这样解释展览标题“流形”:“对叶锦添而言,他不断探寻如何把历史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来。作为一名艺术家,他致力于增扩观众的视野和生活方式--他把这个过程描述为‘流形’。本次展览也由此命名。”

  艺术家叶锦添表示,这一处理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展览,源自其一直践行的“新东方主义”美学,也将赋予观众一个全新的视角观看时间和历史。他这样解释“流形”:“从无定的状态回到我们熟悉的过往,无缝地衔接时间的驱壳,重新连接起记忆与往事,连接起上海与我深层的关系。”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