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生活美学」美学评论家冯德祥论画家孟康大写意中的美学境界

论画家孟康大写意中的美学境界


当下,写意花鸟画创作新作纷呈,能者万千,然而能深悟传统精神,独特感受自然,含蕴传统又具新意者,不可多得。

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有独特的个性。


作者孟康


表现与写实,是中国画的两个创作方向,但是他们的最终点都是一样的,就是写意。可能有人会问,写意是中国画的最终形式,那么工笔如何安放。这一点其实是很好解答的,无论写意还是工笔,他们的文化属性和美学观念都是写意,之所以分为写意和工笔,是为了区分两种写意的呈现形式。写意为“以意写形”工笔为“以形写意”。在表现形式上他们的区别就是意与形的先入性和后入性的区别。在意的营造上,工笔与写意的区别点就是一个为狂放性,一个为精微性。

读中国画,如果不明白写意的观念,是无法品读作品的意境的,只能观其表皮,看画面的像与不像。而懂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就能品读出画面透露的思想与意境。中国画画家很多人会分为画写意的,画工笔的,而,也确实也是很多画家只能画写意或者只能画工笔。


作者孟康


“写意”、“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写意”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解释为“公开地表达心意”。它是超越时空的创造,使中国画保存并不断加强和显示着她“超乎想象外”的东方气质。从先秦至隋唐,从隋唐至宋元,从宋元至明清,“写意”一脉传承,不断超越:岩画、彩陶清新本真的描画;玉器、青铜神妙狞厉的远古气息;顾恺之飘逸若神的精彩绢绘;王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的论调;白居易《画竹歌》“不从根生从意生”的言词;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论顾恺之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欧阳修“心意既得形骸忘”、“古画画意不画形”的诗句;苏东坡论吴道子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之说。


作者孟康


写意所谓“意在笔先”,作画之前,画家对世界的总体看法,也就是他的整体的美学观,早已凝聚胸中,是几十年对世界的整体认知的积淀。触景生情,南朝刘勰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言说,其实是随时随地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受到外界触动从而引发新的看法,所以是生生不息的。不能局限于一个故事、情节道具、民族服饰上,不能被这些表象吸引得眼花缭乱。要挖掘人与天地自然深层的关系,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和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和灵魂沟通一体的大的一种“意”。落实到一笔一画,都是生动的有生命的。写意的最高要求,一笔一画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生命的一次轮回。因此,以写意为精神的中国造型艺术大境界就是省略细节,关注生命的要害,直追形象之外的元神。


作者孟康


图片作者孟康是一位悟性高、有能力领会真传的花鸟画家。我们从他作品的造型,特别是笔墨和立意,可以看出他深厚的绘画功力,因此他的画作不流俗,格调高,具备高远的品位。他临古出新,兼学书法,因而用笔洒脱、沉稳,线条准确流畅到位,作品具有内敛美,又能率意为之,求取自然之趣。首先他能从传统花鸟画中求新求变,力主画面的陌生效应,从题材的形式和结构两方面努力。


作者孟康


画家孟康摒弃了人们常见的花卉植物,而把目光投射到描写人与自然这个题材,渴求回归自然的挣扎,他写伸出高墙的虬枝以及一只鸟对于坚果的贪恋,逼真的自然情态中有思想意蕴。他写物象,虽系传统题材,而表现手段极具现代审美意识,他把物象的枝干夸张处理,使之区别于传统画法,给人的感觉枝干是透明的,果实是变形的,画面是陌生的,精心处理的花鸟是他独有的花鸟。


作者孟康


每个成功的艺术家都要表达他自己的境界。如果只是自己的境界,一种独特的样式,没有高度的话,那就只是一个样式,不能叫境界。

因为境界牵扯到高度,但是有高度而无个性也不行,如练名家的字,练得和他一模一样,也是没有高度,没有境界,这只是个样式,写得字很像,是有水平,但没有个性,只能算临摹。

而画家孟康在画大写意时,有自己独有的境界,而能即不脱传统,又能跳出传统的大写意模式,是个有意境和境界的画家。


作者孟康


画家孟康艺术简介



孟康, 山东淄博人。职业画家。先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校。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画家等。中国徐悲鸿画院国画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壁画协会会员。

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会员。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作品在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中多次获奖,作品被多家专业性报刊杂志刊登并被多家机关和个人收藏。


作者孟康


本文作者提示,观赏大写意绘画作品时,一定要看其作品的观赏性中是否含有意境及个人的境界。

大写意是一种境界

每个成功的艺术家都要表达他自己的境界。如果只是自己的境界,一种独特的样式,没有高度的话,那就只是一个样式,不能叫境界。

因为境界牵扯到高度,但是有高度而无个性也不行,如练名家的字,练得和他一模一样,也是没有高度,没有境界,这只是个样式,写得字很像,是有水平,但没有个性,只能算临摹。

所谓“境界”,就要形成自己的东西,但所形成的自己的东西还要比别人高,这才是境界。

境界要经过一个过程,开始这个境界是写实、画得真实,是一种比较客观自然的状态,它没有经过升华。第二步是写心,通过写心表达他的意思,他为什么选这个景,不选那个景?因为这个情景更能反映出他自己的心境。

文章作者介绍


冯德祥,1953年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年轻时就酷爱文学创作,并发表过很多文学作品,而且涉猎颇广,对中国画、西画、文学创作、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书法及绘画功底扎实,能够表现多种语境与题材。

后因工作关系放笔三十年,近年来退休又重新拾笔。

现为文化旅游部中国文化研究会会员,北京中国书画协会会员。

2019年至2020年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在2021年4月经参展活动被国礼艺术家官网推荐具有“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