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纪录片:走向现代
芜湖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文化旅游系列
强国复兴有我主题中国名家系列展
重返色彩--杨佴旻中国画展
学术主持:邵大箴
策展人:吴晓明
时间:2022年7月20日至8月15日
地点:芜湖市美术馆
重返色彩--杨佴旻中国画展
前 言
学术主持:邵大箴
历史悠久的传统形态的中国画如何走向现代,是近一百多年来学界和画界热烈讨论的话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断有意见交锋。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涉及到如何认识传统国画的价值和如何界定它的现代性;另一方面,也由于有时争论双方对中国画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实,当双方都用中国画这个词语的时候,一方是专指宋元以来的文人画,而另一方则泛指包括文人画在内的各种体格的传统国画遗产。显然,这两种不同类型绘画如何走向现代,各有不同的要求。假如一定要找一个共同标准的话,那就是都要走向现实、面向生活,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各方面的新养分,包括借取民间艺术、外来艺术以及其他画种的创作方法,等等。艺术家创作走向现代的道路无比广阔,只要方向对头,掌握扎扎实实的绘画功力,具备相当的生活经历和艺术修养,都会获得理想的成果。
杨佴旻是一位有悟性、有理想和明确追求的艺术家,几十年来他勤奋地实践,探索中国画的创新之路,他广泛学习包括文人画在内的传统中国画的各种表现语言,也大胆借鉴外国绘画表现手段,不仅在笔墨上苦下功夫,还大胆运用色彩的表现力,并注意扩展绘画的题材和对构图的经营,探索创建有丰富表现力和富有装饰性的新体国画,以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他在国内外举办的多次画展,得到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更可贵的是,他的绘画路数和风格面貌不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在努力表现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变,使其具有更丰富的形式意味。
传统水墨画强调墨分五色,是对黑色的墨所作的物理性分析,在黑色中有丰富色彩层次的主色墨,墨以白配之,则明亮,即老子所说“知白受黑”之理。此长彼消,黑白水墨画的盛行,也使中国画使敦煌壁画那样辉煌的色彩传统受到某种抑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画在承继传统方面的缺失。不过,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使人们感到忧虑的是,中国画界至今对这一缺失并未有足够的认识。人们在论述中国画时,常常以偏概全,认为文人水墨画是中国画唯一的传统源流,“水墨至上”的观念仍然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人把中国画的写意性视作水墨画独有的特色,认为运用色彩便会失去写意精神。不过,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扩大,加之艺术家们对民族传统绘画的全面、深入研究获得的体会,以及国际艺术大环境的影响,仍然促使一些画家立志献身于色彩的革新,杨佴旻便是其中的杰出的一位。
杨佴旻的创作可以说是继续了林风眠、吴冠中探索之路的一种融合中西技法的新型写意水墨画。我以为,对传统笔墨即对勾、勒、染法的自由运用,是杨佴旻不同于林风眠、吴冠中彩墨画的地方。林、吴的作品,整体上有中国文化精神,造型也颇有气度,但线和造型手段采用西法较多。杨佴旻有很好的色彩修养,他侧重于用调和色,少用鲜明的对比色,色调温文尔雅,颇有东方艺术神韵。
宣纸、笔墨,这是中国画的基本材质,我们每天在用,也许正是因为它太平凡无奇,使我们习以为常地对待它们;也许更因为前人运用它们,积累了丰厚的遗产,历代大师们的成就至今使我们震撼,以至使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艺术的创新和一切事物的革新一样,都是在普通、平凡,不以为人们觉察的地方开始的。杨佴旻在宣纸上,在保持笔墨写意特性的基础上,大胆运用色彩,他在革新中国传统绘画方面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他在艺术上的成功,会对我们全面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传统有启发性的意义。
杨佴旻简历(YANG Ermin)
杨佴旻,中国曲阳人,艺术家、诗人、荣誉爵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文学博士。1995年赴东瀛,在名古屋、世界多地生活与创作。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校董及新水墨画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西班牙康普顿斯大学跨文化研究教授,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当代人类文化学研究所自由研究员,美国圣赛德艺术中心客座研究员,河北大学新中国画研究中心主任,李可染画院终身研究员等;
2003年获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美国),2010“吴作人艺术奖·造型艺术奖”提名艺术家,2014年胡润艺术榜上榜艺术家、胡润艺术榜在世少壮派国宝艺术家,2017年中国诗歌榜十大艺术家诗人,2018年获荣誉爵士十字勋章(法国),2019年获法国沃尔维克市荣誉市民,2020年胡润艺术榜上榜艺术家,第六届中国当代诗歌奖贡献奖,2021年获首届“第一坊金逸奖”提名奖;
杨佴旻在世界多地举办个展,艺术作品曾获得多种专业奖项,水墨画作品被梵蒂冈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巴黎市当代艺术库收藏,著有画册、学术专著、诗集等。
【画家作品欣赏】
《未开的水仙和野菊花》 63×55cm 1997年 纸本设色
果物与器皿 1998 86x70cm 中国美术馆藏
故宫 2003 66x97.5cm纸本设色
《花与果》 69×67cm 2010年作 纸本设色
《拒马河》 2016年 68x68cm 纸本设色
《有花的街上 》纸本设色 69x100cm 2018
《我们从这里来》纸本设色 2019年 144.6x366.5cm
《方浠宁》 纸本设色 104×67cm 2020
七色草原 136x68cm,纸本设色,2021
途中,136x68cm,纸本设色,2021
雪山 纸本设色 68×130cm 2021
要有光系列--火鹤Ⅵ 138×68cm 2021
文章来源:芜湖市美术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