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恩师杨仁恺先生离开我们已有一殷时日了,但时间无论怎样的流逝,阳阳怎样的相隔,我与恩师间的清谈是从来没间断过的,无论我在域外还是在书斋,先生的笑容总是在我眼前、脑海、梦中出现,敦敦教诲的恩德泽我如家严,我怎能忘乎!
追思先生灿烂平淡的人生,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风范” 二字的真谛内涵,伟大的人格是先生留给我们民族、学林及后学者保贵的精神财富,我与先生从学三十年感受甚多,先生大胸怀、大博爱、大境界、大学问、大文化观是举世公认的,一生为抢救民族文化艺术瑰宝鞠躬尽卒忘我工作,耄耋之年足迹五大洲,品鉴寻宝以传播中国文化艺术为已任,这种情怀与精神是中华民族士人永恒追求的高贵品格,也是杨老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挚诚之爱。
追思往昔,岁月难忘,我从杨老游转瞬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我无时不在幸福愉悦中度过,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在郭半云教授推荐下前去拜访先生,是日沈城大雪,我怀着兴奋、激动、胆怯的心情拜见先生躬立于书斋中,一个对绘事不解万分之一的乡村少年,面对一代硕儒心中久慕的先生,确惶恐的不知如何开口说不出一句话来,杨老看出我的心事,给予我春风般的温暖,和谒可亲的语言寻问我的家庭及个人情况,当知到我读书不多又没有很好的绘画基础时,则语重深长的对我说:“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有许多大学者、大艺术家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学为主,经过自已的不懈努力最终有所成就,一个人只要有恒心,追求未来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自已目标。你还年轻只要努力未来会是很好的!想学习就来家里吧”。先生的话语使我泪水盈眶, 一代大儒对后生的鼓舞、激奋、关怀与厚爱, “大德莫过于施教”,这正是杨老品格的自然真实流露, 他老人家以人格力量影响我一生做人做事和追求,在先生的鼓力指导下我先后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和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校学习期间杨老从没有间断过对我的教导, 并常告知我要转益多师, 这样才会求学精进,获得更多的知识有益于进步, 先后推荐我拜识谢稚柳、朱屺瞻、唐云、启功、冯其庸等多位先生问学求道, 他老人家以虚怀若谷, 高风亮节的品德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时代的丰碑!三十年来我在恩师指导下从乡村走入大学, 从大学走向社会,时刻关心我的成长,使我在绘画、鉴赏以外学到了诸多知识, 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改变了我的一生。
记得一九八五年冬季辽宁普降一场大雪, 我从大连乘气车去沈阳看望恩师及师母, 临行前告知先生约当日下午四时左右回到家里, 半路因雪大车亭加之无通迅设备无法和先生联系禀明路途情况,于次日中午才得以拜见先生, 与恩师接谈数语老人便去休息了, 师母告知我老先生担心我路滑车险,几乎整夜未眼, 我看到恩师疲备的身影,心情无法平静, 悔恨自已做事如此不细心, 让先生担心整夜, 这父亲般的大爱让我热在心头,怎能忘去!一九八六年因我学习用力过度加上创作及手上有两本书稿的撰写, 工作紧张身体有些不适, 杨老得知后每月都要打来几次电话寻问我学习工作和身体情况, 严肃的告戒我目前主要任务是放下学习创作写作, 静奍身体, 一切以身体为重,为此杨老还专程来大连看我三次,为我写了一幅墨宝“身体是事业的本銭”相赠,可见先生对我的恩德比泰山还重,我今生是难以报达之万一了,维有努力学业, 才不负先生对我的厚爱。生活中的关怀,学业中的指导常令我终生难忘,八十年代初我在先生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宋代绘画鉴赏与技法,经过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随后有机会跟随恩师品鉴历代名迹,使我对绘画的感受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历代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了初歩的认识,每当看到一件作品时杨老都要求我查找并熟读历代鉴家及当诸师对这件作品的品评文字,作好笔记,记录读画时的感受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鼓力我多写文章,理论与绘画技法并进,每当我写完文稿承先生请教时,老人都会认真的修改审定,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卬象,一幅画作完成后杨老也要为我做出精微细至的点评,帮助我把握好学习的方向,使光荫不废。
三十年来先生对我的教诲,恩泽无限,决不是几行文字所不能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念,先生道德文章风范人生将会永远与世并存,留在我的心中。
张继刚拜
2010年写香港中文大学客次
作者:张继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