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深邃清瘦,俊峭冷逸,是清初“新安画派”奠基人,四僧之一弘仁作品的基本面貌。此卷写皖南之景,宁静清幽,虽纸不过咫尺丈长,然重岩险峰绝壁相连,湖光山色一望无际,溪水流泉,亭台屋宇筑于苍崖之巅,农舍人家隐现于林木之中,峭崖高崇,岩石不皴少擦不复于染,树木萧瑟,笔笔显见清灵,江山无尽。
上世纪90年代未,我访问日本泉屋博物馆,品鉴画家五十一岁时为同乡好友吴兹蓓所作此图,由此可知,是卷为其暮年作品,弘仁一生久居黄山,多写黄山孤松奇峰之景,传世作品常用一印,“家在黄山白岳间”,与石涛梅青同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世人称大涤子得黄山之灵,梅青得黄山之景,而渐江则得黄之质。弘仁不善皴擦烘染,不求墨色对比体积质感,绝响称奇于物象概括为几何造型之状。以线条框廓简化山峰树石之变,匠心独运,形成平面装饰之美。“画山石得方圆之法,是塑造山石组织积迭多样统一的变化规律”,求“刚柔曲直,大间小,小间大”自然交搭,是山水画家必须思考的问题。“按形求法”以方折顿挫中感悟转折方圆契变,无拘谨板滞重浊之弊,丘壑造型以拙生巧,方整之间带有沉厚之意,外刚劲而内求神韵之美,冷逸苍拙,看似简约实含腴润,于瘦峭中见凝练,味淡气清,正是渐江追求的风格,与石涛离奇苍古,淋漓洒脱的气象有别。
17世纪徽州一批画家,以黄山为主题,创作出萧疏简洁,荒寒清幽,明净秀逸,冷峭俊拨的画卷,形成“新安画派”。弘仁正是此派中最俱影响的画家,在借鉴“倪黄之法”的同时有所创新,“小窗笔墨余情在,写得云林雨后山”的生活情趣。迥异时流,独善创造,“敢信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岸独仗藜,梦想富春居士好,并无一段入藩篱”的明志之言,表达出志存高远,独辟蹊径,不愿寄人“篱下”,讨残羹剩饭,发挥自己主观思想,创造出独俱特色的自家风貌,“继效倪迁,超轶前明”。虽“深得倪黄之法,而又能独创新意,悟得元林精髓,出倪黄之外”。于荒凉空寂,萧简沉静,景情合一中体会“心与物游”的最高境界。
弘仁(1610年—1664年)明末清初画家,本姓江名稻,字六奇,一作名舫,字欧盟。歙县人(今居安徽)。明末诸生,清顺治四年,(1647年)从古航法师出家,居建阳报亲庵,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又号无智,死后人称梅花古衲,画工山水,兼画梅,学画萧云从近黄公望,而受倪瓒影响最深,笔墨冷逸俊峭,画风简洁,多写黄山松石,与江心瑞、孙逸、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
作者:张继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