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把“实验艺术”改写成“当代艺术”,那彭德的观点和朱其的就正好相反,前者反对定义,强调感性,后者强调定义,强调逻辑。朱其既反技术又反形式还反内容,他只喜欢技法:语言结构。只不过,不习惯文字概念思维的人会被他忽悠(他也忽悠自己而不自知),看不清他的实质:他或许真的不懂古典艺术中的解剖结构,几合结构,和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结构,色彩结构与当代艺术中的符号结构,文本结构都一样属于技术问题。这个呆子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比方哥伦布发现美卅大陆之前,那个陆地早就存在了很久很久;再比如:狗在叫做狗之前,也早就是狗了,这一点朱其不懂,他以为别人看书没他多就不懂艺术史。知识渠道有很多,文字知识属于二手或者三手的知识,你看一件原怍和看关于原作的文字介绍,就如同看一部电影和看电影介绍,哪个更整体更全息?孰本孰末,孰先孰后?朱其式理论,对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教育与艺术判断都是毒药,害人害己,伤天害理。当然,我认为批评家和艺术家中有朱其是件好事,否则就太沉闷了。朱其并非一无是处,他的立场具有合理性成份与参考价值以及证误价值,既可以以当成逻辑学与方法论的典范,又可以当作艺术失明(瞎子)的反面教材。艺术圈的意识之争与行为之战,常常失于朝天放枪,偶尔打中一只鸟儿,也纯属它们路过时撞到了枪口上。因此,文与画都应该有的放矢,否则对不起粮食。
2014.8.29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