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艾敬:我最喜爱的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

  ANISH KAPOOR

  1954.3——

  安尼施·卡普尔

  生于印度孟买,后在伦敦工作和生活,是当代雕塑范畴里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卡普尔的创作是形而上学的、超自然层面的探讨,涉及物质和非 物质、存在和消逝、空间和非空间等玄学问题。印度的哲学和宗教思考, 结合西万艺术的形式和观念的表达,造就了这位备受瞩目的艺术家。卡普尔的作品往往以简洁弧线的万式出现,配以简单、鲜明的色彩。他早 期的作品常常以彩色粉末的万式出现,随后的作品开始更多地运用固体。 石头类雕塑作品上往往高孔径和腔的体现,往往暗示物质与精神、光与黑暗、肉体和身心、男性和女性等双重意味。

  关注到安尼施·卡普尔的作品应该是在 2006 年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 艺术博览会上,他的雕塑作品是凹进去的镜面体,悬挂在展览会的墙面上, 折射出观者变异的体态,与我们熟知的"哈哈镜"不是一个概念。他的作 品折射出的视觉效果像是梦境,或者天堂,或者虚无,使本来物体一建筑、风景、或者人物本身营造出了另一种幻像。随着物体和光线的变化和 移动,这些折射出来的景象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觉想象空间。

  卡普尔是大师中的大师,早期的色块儿鲜亮却很安静,据说灵感来自印度寺庙里的一些彩色粉末,也很像是印度人应用的食材:辣椒和芥末的粉末。那些大件的色块儿的固体雕塑作品仿佛要冲出空间的限制,散发着狂野的情绪。卡普尔的作品收放自如,他的公共雕塑作品常常借用周围环境的景物,把那些景色收纳在作品的反射区。

  这样一个东方人仿佛是击破艺术品高价格"俱乐部"里面的所有艺术 明星的鼓槌,没有一丝讨好,却也不会咄咄逼人。

  在 2013年的7月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期间,英国画廊LISSON GALLERY代理销售的一件卡普尔的雕塑,保留了原始材料一 一块天然玉石的完整性雕刻,比起先前我看到的展览中那些镜面的作品材料,这块石雕彻底打动了我,那里的光影和层次似乎孕育着大自然的秘密:"天人合一"。那一刻我忽然想卖掉自己的房子而拥有这件作品,拥有它在天与地之间仿佛已经足够。

  卡普尔不断在更新自己,向内在和外在去探索,收放自如,发挥着他 的想象力,他的作品似乎在与宇宙对话,又仿佛是古老传说中的如来佛手掌心,挥手来去之间有无限的可能性在延展。他的作品引人遐思、回味无 穷尽,又同时带出了人类的伟大和谦卑,这或许就是东方的哲学观。

  (本文源自作者所著《挣扎》一书的相关篇章。)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