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得意也可以成为一种能量

  有人因作画而得意,有人因不得意而作画。

  一些艺术家可能因为成长过程有某些特殊的经历或者缺乏某种环境的营养,成人后社会化程度不够理想。在多次碰壁后仍然无所适从,心理上或多或少地会有一些向内的收缩。行事时也格外的谨慎,长期的谨慎会使神经过度的敏感。而因敏感,也造成内心反应更为细腻。具备这些品质的人,面对艺术的态度时常惶恐而谦卑,歪打正着的具备了某种艺术家特殊的品质。这类艺术家我称之为不得意的作画者。

  我猜想陆亮应该属于因不得意而作画的那种人吧。根据是我站在他的作品前总能嗅到到一丝自省的压抑气息。他的作画过程不顺畅,有着太多的纠结,经常在即将完成阶段又做很大的改动。尽管他在开始准备阶段已经非常投入了。每次他还是要改来改去。这使他的作品很耐看,把他的作品放到一起看,没有批量生产的油滑。

  从旁人看来,他一直顺风顺水;九十年代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留校任教。学习期间素描作业还获得过学院年度奖励,属于那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表面上他与当时的七零后的同代人没有什么不同。

  使他没有得到预期的安逸原因还是来自他内心原始的不得意。在学生时代他就对当代艺术思潮非常关注,对学院的传统教学体系的怀疑和犹豫。也曾在暗地里试验了各种可能的风格和材料,很长时间没有找到明朗的方向。陆亮确立现在的写实画风应该在十年前,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他通过几幅素描和油画习作,逐渐地明确了自己的艺术表述立场,一种具有新古典精神的写实绘画风格成为了他的选择。令人惊讶的是他选择了和他的同代人逆方向的不归之路;自甘边缘化。看上去这个选择有点悲壮。

  进入写实表达系统,凭借他扎实的写生功底,顺着前人走过的车辙,应该是很快能从市场中获得实惠。他却独独对不那么讨好人的题材和苦涩费解的视觉角度情有独钟。他以一种“涩审美”立场来强调自己的艺术取向,无论在艺术的态度上和美学的标准上他都在自我较劲。画面中每一道艰涩的笔痕都透露出他的作画程序始终处在反复无常的纠结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对事物无法轻易确认的困惑。酝酿于内心成就了他的艺术品质。初期的寓言性题材绘就了一幅幅令人费解的视觉文本。那些孤寂绝望的落日,夜色里的突然亮起的篝火,让观众内心有股莫名的不安。近几年他开始热衷于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貌似豪无情感的画面下,隐约透漏出莫名的感伤和无助,时间被凝固。打破了大众的欣赏习惯后又重新建构一种专属于他的新的美感体验。

  如今他不那么取巧的表现方式成就了他的作品中的一种可贵的气质。他说过:“画面能让人使劲得进去是一种幸福。”甚至到了今天,他的绘画事业应该说成就丰厚,我仍然感到他没有从原始的惶恐中彻底解脱。已近不惑之年的他,依然有着太多的困惑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这被当代和传统艺术的双重势力挤压下的有限空间里,他努力寻求自在,寻求解脱和对生命的体验。他接受了不得意是一种生来具有的命定,已经成为他创作能量的来源。他在借助绘画救赎自己,而且从中获益。

  让我们通过观看他的个展来检验他今天的成就。在这次展览中我们仍将看到他默默行走的身影,避开那些光环和欢呼,我相信这是他主动的选择。

  陈文骥2014.3.5

  发表《陆亮》LULiang2014年台湾诚品画廊出版P11

  《今艺术》ARTCO05/2014P226

作者:陈文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