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建明:用收藏触摸文化

2015-03-16 09:59

锡制鹿型供器

锡制鹿型供器

 锡汤婆子,冬天取暖用

 锡汤婆子,冬天取暖用

红木雕花大床

红木雕花大床

 满汉全席温食器

 满汉全席温食器

陈建明

陈建明

  清代锡制茶具

  清代锡制茶具

 

  陈建明买第一件“宝贝”时,在老杭州大学读管理。

  上世纪80年代,他在武林广场,当时的红太阳展览馆前面,花了17元钱,入了一个道光年间的彩瓷瓶。“釉色浓烈,特别好看。”他说。

  那个年代,这样老百姓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除了武林广场,还有中北桥下、耶稣堂弄。“那时候,好东西真多。”

  一爱上,就没有回头。

  大学毕业,先回笕桥镇文化站帮忙,后来搞过运输、办过酒店、做过贸易。闲暇之余最大的事,还是古玩收藏。

  这个土生土长的笕桥人,把自己的业余爱好搞得风生水起。

  “最开始,瓷器、钱币、书画都买过,只要是历史遗存,好看的、美的老物件,都想买。摸摸荷包,恨不能都买回来。”他说,比如刚工作时,去安徽祁门出差,路边农民卖的老家具中,有一件清代的红木八仙桌,非常漂亮,“中间刻着一枚钱币,我们这边也叫‘拉钱桌。’”

  农民开价100元,陈建明还了一半,收入囊中。

  “后来一个朋友搬新家,我就送给了他。现在想想,怎么着也能卖个三五十万。”他笑着说。

  后来,陈建明玩收藏,也有了方向,主要研究佛造像、青铜器杂项和锡器。

  而他也由业余玩家,成了业内有名的大专家——浙江省艺术品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全国工商联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浙江分会副会长、中央一套《寻宝》栏目青铜杂项鉴定专家。

  而就锡器这一项,笕桥镇帮他建了一个博物馆。

  2013年3月29日,位于机场路250号3幢2层的江南锡器博物馆正式开馆。藏品有千余件,分茶具、酒具、食具、文房用具、灯具、化妆用具、礼器等等。

  “这些老锡器贯穿了民间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不同历史时期的每一件精美老锡器,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故事。”陈建明说,比方女人盛脂粉的化妆盒,保存茶叶的锡罐,紫砂壶上也能包锡,文人雅士可以在上面题诗作画,承载了很多人文性。

  “做一个博物馆,不仅让多年的收藏有一个好的归宿,而且也能通过锡器的诉说,让中国人文历史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和延续。”他说。

  不过,这个民办博物馆最近正在由南宋官窑博物馆对口帮扶,在展品陈列、管理、养护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顺利的话,今年下半年就能对社会开放了。”陈建明说。

来源:99艺术收藏-藏家故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