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4 10:10
陈丽媛
4月中旬,“温暖地遇见”——蔡玉水雕塑作品展第三季,在济南长清双泉镇万亩油菜花基地开幕。展览将艺术与当地自然人文景观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古典主义情怀与当代实验艺术的融合。以下是对蔡玉水的访谈实录。
笔者:一对《贵州母子》置身在油菜花海之中。夕阳在远山的簇拥之下,缓缓走远。母亲背上的孩童,已进入酣眠。因为有了雕塑,那万亩油菜花成了很多人向往的艺术田园。最初是什么触动了蔡玉水,让他撮合雕塑与那广袤的原野温暖地遇见?
蔡玉水:这次的活动,其实源于一个情景的发生。几年前,我的工作室还是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小工棚,透过窗户,能够看到旷野中有一棵小树。那时候我有很多的雕塑都是在山坡上的荒草间完成的,在工作的间隙,我会时常看看那棵小树,我觉得它有时候是一个漂亮的少女,有时候是一个温暖的母亲,有时候更像我日夜思念却不敢再想起的父亲,小树和荒草中孤单的我,形成了一种神秘的默契。后来一场巨大的暴雨袭击了这个寂静的小山林,我从雷声中惊醒,穿上雨衣、戴上草帽,急急地跑到楼下,用塑料布把那些盛满泥胎、泥塑的缸包裹好,把那些没有完成的、冲刷得只剩骨架的雕塑推进小屋子。然后,神使鬼差地,我拎起相机,就奔着旷野中的那棵小树去了。就在那一刻,我被自己感动了。
生命需要诗意。那棵小树的舞蹈,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看到了生命的意志力和鲜活的状态,也同时感觉到了自己有力的心跳。更让人感动的是雨过天晴之后的早晨,还是那棵小树,它默默地在那儿站着,悄然无声,好像昨天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我想这种在经历狂风暴雨之后的默默无言,才是生命中最伟大的部分。所以,那个时期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对那棵小树说:终有一天,我要让你的身边不再这样荒芜;终有一天,我要让万朵鲜花和你一起舞蹈。以后所有的行动都是从这一个简单、美好、诗意的想法开始的。
笔者:从2013年开始,蔡玉水的雕塑作品先后在济南、淄博、青岛等城市展出。在济南先是在银座商城集中展示,其间根据不同的主题,这些雕塑又被放置在了济南的泉城广场、黑虎泉、学校、医院等地。而相对于前两季,这次的活动从形式上来说,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综合艺术的实验,它的场地从城市走向了乡村广袤的原野。这样一场遇见,呼唤一个乡村复苏的同时,也让大自然唤起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互动。
蔡玉水:温暖地遇见,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默默地等待。前两季多半用雕塑——一种静态、永恒的表现方式,让大家在不经意中去发现,艺术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和触动。现在城里人千方百计地跑到乡村去“找感觉”,一口水井、一处破落古旧的宅院,甚至一件破旧的家什,都让他们流连忘返。村民们有时候发现不了也并不知道其实美就在他们身边或者就是他们自身。
双泉的油菜花只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一个理由,可如果游客们把垃圾扔在油菜花地里就走了,怎么办?我跟镇上自发组织起来维持治安和卫生的村民们说:不要试图去教育他们,你们要做的就是无声地捡起垃圾,再冲他们一笑,那样他们就不舒服了,兴许就能改了。因为善良的、善意的、美好的东西永远都是通过最温柔的、默默无声的方式去表现。将来双泉镇也许会因为旅游而变得富有,但是双泉镇最美的不是油菜花,而是当地朴实的民风和百姓脸上憨厚的笑容。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田野需要我们,乡村、乡亲需要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化,未必,你有没有坐下来听听他们的声音?我认为不是我们在成就乡村,而是乡村、大自然在成就,甚至救赎我们。艺术也因为这样一种情怀在改变着。
“温暖地遇见——双泉篇”微电影拍摄空隙,我在村口发现了一个很小的破落的戏台,从戏台向右边的老房舍看去,一位老人正安详地倚着墙根晒太阳,我进去与他交谈,得知他90多岁了,而他那赶集去的老伴已经97岁了。他跟我讲起门前那老戏台上发生的故事,近一个世纪以来都演过什么戏,我挽着他的胳膊,就像挽着自己的父亲。后来我得知镇上超过90岁的老人竟有100多位,这其中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水土的原因,总该有个总结,这大概就是最美乡村的核心了。我希望用艺术迎接属于乡村的美好明天。就像孩子们站在山顶声声呼唤的那样:“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蔡玉水,北京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在印度尼西亚、荷兰等国家举办个展,作品被载入《中国美术大全》、《百年中国画集》等。)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