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4-24 14:23
色彩观是世界观,在我们的认识世界里,形和色是天生的一对,因为形形色色才林林总总。就感受而言,色彩给人所带来的刺激反应要比形象所带来的更敏感、直接,有时我们会在不知觉中被色彩的氛围笼罩,带来心理上的这样或那样的变化。色彩的感受有时是强烈的,也有时是微妙的,是藏躲在直观背后的搅动身心的策源地。色相当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定义在我们的经验中,意会在生理、心理的感受神经上,让心情此起彼伏。与经验描述的色相又是和其他经验描述的色相对照而来,构成了色彩或说是色调,有了后面的色彩学说。色彩是形而上的,“形”可以用语言描述评论为好或坏,甚至可以上升到道德、品行,色彩却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可抗拒的诱惑,简单通透,可以慢吞吞也可以来势凶猛地将我们吞没。色彩在任何空间时段里都显示着存在让人冷暖尽知,最大限度地给我们的内心带来愉悦或沮丧;兴奋或消沉;热烈或冷酷;性感或静漠;勃发或抑郁,如此等等。
在中国画的理论体系里也涉及有关色彩的学说。六法论里谓之的“随类赋彩”,是我们常常听到的画论中的色彩学说。但这是对于色彩运用的简单定义,留给我们的可以多方理解阐释。中国传统绘画实践中对于色彩的认识,有着自身的规律总结和潜在的心里暗示,与西方的色彩学说基本上没有多少的交集。可以这样认为,西方色彩学是现象学说,或说是科学学说,而中国画中的色彩学说是“心”说,用心来讲述关于色彩的感知,也就自然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强大的内在精神可以让中国人对现象视而不见,而完美在人的各自的五彩斑斓的精神家园里。
刘庆和写于2015年3月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庆和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