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新军在杨画廊造“膈”

2015-04-25 00:00

张新军在杨画廊造“膈” 4月25日,张新军个展“褶皱”在杨画廊开幕,整个展览由三件作品组成——小厅中的纪录影像与《抽屉人》照片和大厅中借助绳子牵拉而支起的装置作品。以“褶皱”为题,张新军借用这一物理概念表现内部运动和表壁斗争形成的形态,也是这一装置作品对空间的分割和关联。 1983年出生的张新军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院,之后在中央美院完成硕士学位。在学习过程中,张新军逐渐意识到绘画与装置之间的距离与不确定性,他通常使用最笨拙和粗粝的方式完成一次作品的表达,呈现人物痕迹和瑕疵。而此次的装置作品,张新军寻找到一个树木中的虫洞,在其中填充石膏,凝固后破坏掉虫洞,按照石膏的形制以1:15的比例利用帐篷的材质拼接而成。张新军对这一作品解释为“我找到了它,我就把它展示在这”,在他看来,这不是创作,而仅仅是一次再现,外部形制与故意而留下的洞口相互联系。 张新军在杨画廊造“膈” 这一作品被绳子牵拉而支起,却不是作品的永久形态,展览完毕或在别处重新展览时,作品形态都将发生变化,作品的稳定性被隐藏。张新军将这一作品形容为“膈”,作为内部和外部的分割层的同时,也记录了个体在时间和空间中与环境的联系,记录运动和坚硬形成的褶皱。 张新军在杨画廊造“膈” 影像作品记录的则是张新军曾在黑桥树林中呈现的帐篷作品,实施过程与本次展出的装置有着相似的原理,而另一件《抽屉人》则在物与身体的距离上进行着实践。 张新军在杨画廊造“膈”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class="more",王哲<em,title="作者:王哲 "></e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