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泽拓 (个展)

2015-04-25 00:00

简述 展览日期 2015年4月25日 - 2015年6月6日 开幕时间 2015年4月25日, 18:00, 星期六 展览馆 科恩画廊(上海) (中国 上海市)
艺术家 Hiraki Sawa 主办方 科恩画廊(上海) (中国 上海市)
展讯泽拓简介

柯恩画廊荣幸推出长居伦敦的日本艺术家泽拓的个展,展览将于4月25日开幕,持续至6月6日。这是本画廊为泽拓举办的第四次个人展览,也是他在上海的首次个展。艺术家酒会将在4月25日(星期六)晚6-8点举行。

泽拓的影像作品探索心理层面的景象,出乎意料的世界以及生活空间和想象之境的交织。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动物、无生命的物件和人物,在他探索回忆、位移和迁徙等的概念的同时,这些形象也在宇宙中寻找着他们自己的“位置”。本次将展出两件重要的近作:其中最主要的作品《轮廓》(2009)是一件令观者如身临其境的影像及声音装置,最初由东京的资生堂画廊委托创作。这件作品是艺术家自2009年开始创作的《虚构》系列的延续。这个更具规模的项目围绕失忆症这一现象,由三件深具雄心并且愈加超现实的影像作品构成。作品的灵感来自艺术家的一位朋友突发性的完全失忆,并且也是泽拓对这个事件持续的思考和整理。

《轮廓》是一件双频的视听装置,其中的男主人公在一幢白色的公寓内来回巡访。他身前和周围出现的类似钟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暗示着记忆的展开和闪回。随后一张密纹唱片上的纹路层层卷开,变为一根有生命的线条,然后就以这个无拘无束但却难以捉摸的形态四处环游。置于画廊空间中的唱机经艺术家改造,播放着由Dale Berning 和Ute Kanngiesser演奏的回文形式的乐曲,唱片在曲终之后将反向回播到曲目之初。Tom Morton在他为泽拓的图录所撰的文章中写道:“线条可以勾画出圆形,而英语中的‘轮廓’一词通常用以指代描绘某物——特别是人的脸庞或身体的线条。然而,这个词在特定的地质学的语境中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尤其是地表以下的断层或者裂缝。”《轮廓》这件作品探究的是人物在其内部的叙述体系被清除了之后的体验。初看起来,影像中的男生并未受到突发的健忘症的影响,然而他的外部轮廓却无疑泄露了隐藏在肌肤之下的裂痕。

这次还将展出的《信封》(2014)是泽拓在他去年于东京歌剧城开幕的个展中首次展出的一件单频的装置作品。其表现一位身着白衣的女子的私密而深具仪式性的举动——向观者鞠躬、摇摆身体、点燃蜡烛再将之吹灭,摔碎一只茶杯。所有的场景都发生在一个灰色正方形的小房间内。这个女子的形象时而多重出现,这些双重或三重出现的人物似是鬼魂又似她的孪生姊妹。三面镜子面向投影的影像而置,将外部现实和影像中的想象融合为一体;作品的标题和片尾字幕都以反向出现,暗示着两个世界之间的临界点:镜中之像超越了直接的体验,以及在字面和隐喻双重意义上的反思的力量。《信封》中一连串微妙而极具象征性的人物的行为与似是在沉思的钢琴独奏的结合,以及它曲调轻缓的断奏,令人联想到17世纪的虚空派(Vanitas)的画作及它们暗喻的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可回避性。

泽拓的创作中的主题在他的每一件新作中都传达的更为凝练。这包括回忆的欺骗性和馈赠,时间流逝的速度的多重性,以及物品与情感线索间的紧密交织的联系。无论缩小到在某件作品中所表现的微观的细节和微妙的动作,还是放大到他在整个艺术生涯中所做的巨大努力,泽拓的创作总体来说在形式和主题上都有很强烈的连贯性。循环、重复的沉思行为,耐心以及近距离的观察都是他在理解记忆的运作方式的重要的途径。

作品 (2)

信封(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4
影像, 11:20
艺术家: Hiraki Sawa

轮廓(系列:无系列作品), 2012
影像, 18:47
艺术家: Hiraki Sawa

来源:Artlinkart展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