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金代钧瓷“斗笠碗”赏析

2015-05-22 11:30

[摘要]:斗笠碗盛行于宋、金时代,敞口、斜腹、小底足,倒置像斗笠,其口径18.5厘米,足径4.3厘米,高约5厘米。手工拉坯成型,底厚往上渐薄,器壁有拉坯时形成的轮指痕,圈足旋痕明显,削足不过肩,足端平切,墙厚适中,内墙稍外斜。从此碗口沿小崩口可看到糯而灰色的胎质,圈足黄褐色杂有褐色斑点,底中部有一小块厚钧釉点。

斗笠碗盛行于宋、金时代,敞口、斜腹、小底足,倒置像斗笠,其口径18.5厘米,足径4.3厘米,高约5厘米。手工拉坯成型,底厚往上渐薄,器壁有拉坯时形成的轮指痕,圈足旋痕明显,削足不过肩,足端平切,墙厚适中,内墙稍外斜。从此碗口沿小崩口可看到糯而灰色的胎质,圈足黄褐色杂有褐色斑点,底中部有一小块厚钧釉点。

碗的内外施乳浊状天青厚釉,釉面晶莹玉润,有开片;釉中气泡稀疏,密布细棕眼并杂以黑疵点和墨点。口沿釉薄形成一圈黄褐色杂以褐焦点的碗口,若“金扣”。外壁釉止圈足,流淌不齐,在胎釉交接处形成一圈褐黑色界线。

由于钧瓷是先素烧,再多次上釉,此碗在内壁一侧的青釉上用铜花汁拓以蝶状斑块,烧成后呈紫红色,并在斑块内布淡色菟丝子状密点,使该蝶斑显得轻灵栩然,美不胜收。

笔者将此碗定为金代产品,理由如下:

1、此碗没有宋钧“蚯蚓走泥纹”和“芝麻酱釉底”的特征,而具有开片和墨点的金钧特色。

2、此碗胎质似宋钧,而优于元钧的粗松胎质。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