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从古玩市场淘得了一枚板指儿,这枚板指儿是红翡翠材料,雕有一条活龙活现的龙,这板指儿,雕工细腻,美不胜收,实属佳品。高兴之余,请教一位古玩大师,他讲得头头是道,原来戒指还有这么多学问。
我国戒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最早称其为“指环”“约指”“驱环”等。早在汉初,宫廷里就盛行戴“指环”了,唐代岀土文物中已有翡翠和玛瑙做成的“约指”。到了明代,戒指又叫做“代指”“手指”“手记”等。尽管其名号很多,但流传至今却只有“戒指”一名。《三余赘笔》记道:古时,妇女每逢怀孕或月经时,便把戒指戴在手上,平时则取之,以示禁止男人与她亲近。
在我国,《晋书》中就有“大宛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环为聘”的记载,说明以戒指为订婚信物由来已久了。清末民初,我国民间风俗则是:姑娘有了婆家,才可以戴上一只由情人馈赠的戒指于左手无名指上,结婚后再移到右手上,未订婚的姑娘是不得戴戒指的。为什么要把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呢?据说,左手无名指上有一条血管静脉直通心脏,把戒指戴在这里,就会心心相印,永结百年之好。
现代的戒指,更是千姿百态,实用广泛。如在戒指上雕刻图案或印章,或在戒指的内侧刻上诗文和格言,有的还在戒指上刻着结婚日期、诞辰时间等等。英国还有一种镶嵌有高倍放大镜的戒指,可供阅读细小字迹和观察精致物品。
戒指遍及世界每个国家,尽管宗教信仰,风俗人情各不相同,但戒指在全世界都被作为吉祥的标志。
今天,戒指已经渐渐地脱离了原来的含意而变成为纯粹的装饰物品,在民间广大的妇女中间赢得了普遍的喜爱。
作者 李兰弟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