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金代钧瓷碗鉴赏

2015-05-22 14:25

[摘要]:“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以其古朴厚重的造型美、光润如玉的乳浊釉效果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的窑变艺术,为世人所倾慕。特别是历代帝王、名人更是对钧瓷推崇备至,遂使其盛名传天下,素有“国之瑰宝”的美誉。

图中展示的钧瓷碗为南阳市博物馆藏品,口径23、高9.5厘米,造型饱满,敛口、斜长腹、圈足,俗称宋钧“鸡心碗”。胎呈牙白色,泥质感较强。除圈足墙外,器身满施天蓝色窑变乳浊釉,施釉部位呈现荧光一般幽雅的淡蓝色光泽,质如玛瑙一般的温润,光艳夺目,漂亮异常。口部施釉较薄露出深褐色内胎,下腹部积釉较厚釉色深蓝,加上砖红足胎,形成了紫口、天蓝腹、暗红足的色彩造型搭配,极富视觉艺术审美效果。从南阳及其周边地区所出钧瓷窖藏和河南钧瓷窑址考古成果综合分析,这类碗应为金代产品。据研究者科学测试,钧瓷的釉面结构可以对各种光波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从而使釉层含蓄晶莹,犹如美玉宝石。同时,钧瓷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有搅动的作用,从而使得釉中的流纹变化无穷,形如流云,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在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该碗器形完整硕大、造型敦实古朴、釉色美观大方,为罕见的金代天蓝釉钧瓷大碗,极具文物价值,收藏潜力巨大。

钧瓷的故乡在河南,因其窑址在禹州城里古钧台附近(历史上地属钧州)而得名。窑址面积30多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钧瓷在跻身宋五大名窑之前,有相当长的民用创烧阶段,成熟后方为官方重视,大约在北宋晚期徽宗时已成为专为宫廷烧制御用瓷的基地,步入黄金期。考古发掘和研究证实,金代是钧瓷生产的大发展期,无论数量、质量及规模都有长足进步,在金代中晚期至元初进入鼎盛期,而且各地竟相仿制发展成为庞大的钧窑系,产品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至元末逐渐终烧。后世曾大量仿制钧瓷。钧瓷的烧制技术源于唐,其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釉剂的使用和铜红釉的稳定烧成,并由此而衍生出玫瑰紫、海棠红、葱翠青、鹦哥绿、天青、天蓝、月白等窑变色彩,从而改变了以往一览无余单色透明釉瓷器的局面。钧瓷的器型取材于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质朴敦厚,体现出冷峻崇高的民族意识。钧瓷以薄胎厚釉为主,窑变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透活欲滴,时代性极强。古人用“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窑变的千变万化、五彩缤纷、争妍斗奇的效果美。钧瓷充满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品位,凝聚了宋代审美的精髓,物稀价昂,倍显珍贵。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