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煤烧钧瓷工艺简介

2015-05-23 23:30

  钧瓷杰出的工艺成就,是在科学配好胎、釉的基础上,经多道工序,在烧成过程中合理地控制火焰气氛的变化,利用氧化和还原气氛,形成釉色不同、深浅不一的窑变色彩。
  胎:神垕长期流传“东山煤,西山釉,北山瓷土处处有”的俗语,做为钧瓷用的土为神垕独有的矿藏,土里边所含有的“长石、石英、粘土、铁、铝”等物质原素,在做成素胎施釉,烧成后能在产品上很好的反应窑变效果,所以说“货出地道”。胎所用瓷土在采掘出后,需风化一年以上方可使用,按配方比例在研磨机中研磨24小时,放入泥池中沉淀、风干,再入机器抽出空气,练成泥条,用手工拉坯成型、雕饰,抹坯再入室自然风干,然后入窑烧至1050摄氏度,方成素胎。
  釉:在传统工艺中,钧釉原料都属原“矿物质”,不加任何色剂,俗称“石头釉”。钧釉所有原料开采后,在特定环境内用水清洗,剔除杂质,用大型破碎机打成3—8公分大颗粒,再用材质为青石,直径为1.50米的老式水碾,碾成小颗粒,用0.3公分的筛子在清水中过滤出颗粒物、粉沫物淘汰不用,按比例进入研磨机,研磨72—100小时,按其浓度使用。在素胎上施釉的方法为:第一次侵釉至胎体足部上方;第二次侵釉至胎体足子以上,进入烘干房;烘干后第三次用大头毛笔,在胎体均匀涂施;第四次用小头毛笔在胎体全身均匀涂施(这次用釉的浓度低于上次,是防止大头毛笔涂施时有空白地方),再进烘干房烘干;第五次用毛笔涂至胎体4分之3处;第六次涂至胎体一半,待胎体上釉烘干后,在轮盘上用专用刀具在阻釉沟处,将胎体多余之釉用海绵沾水将足圈底部清洗干净,称为釉坯,用泥饼垫住釉坯入匣钵进窑。
  烧成:“活在成型,死在烧成”。这句话充分说明烧成的关键和重要性,影响的原因有:
  窑炉:以4—8立方为例,烟囱高12—16米,火膛宽70—90公分,深1—1.5米,烟道5—8米长,高50公分,宽70公分,要有一定坡度。窑底以蜈蚣底加火井式,高70—90公分,窑炉各部位的尺寸要配比合理,过大或过小对烧成均不利,对产品的影响至关重要。
  季节:一年四季以春、秋两季的成色率为最高,这时气温一般在摄氏25度左右,这关系到烟囱的拉力问题,同一个窑炉同样的拉力,在气候寒冷的冬季,相应拉力就大;夏季气温高,大气压力对烟囱有抑制作用,影响拉力,在此两季为烧成率最低。
  天气:“风、雨、雪、霜”与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对烧成都有很大的影响,就像三伏天中午室内的煤烟不易向外部排出一样,抑制了烟囱的拉力,产品容易吃烟,气氛过重,没有亮光,烧成时间延长,合格率降低。
  技工:一个技工,技术的高低、经验的多少,以及对窑炉的构造知识掌握的多少等,均将直接关系到产品成色。
  钧瓷产品过手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的细小问题,都将影响一个新的艺术生命的诞生。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作者:康世保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