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5-24 00:00
作为掩映在老房子、旧法租界内的有上海味道的新画廊代表,在五原路212弄住宅区里租下两套一层民房就由此巧妙的拥有一个小院的元画廊5月23日开出了自己的新展览。在含室外面积占地不到200平的空间内,展出了含由来自重庆的李勇和余果以“短篇小说”为题的双个展及来自北京梁硕利用小院的室外项目“天地不通”。
元画廊三展齐开
开幕现场
以“短篇小说”为名的室内展览,既符合着小空间精巧而丰富的特点,又紧扣两位艺术家日常创作主题。无论是后感性之后转入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模糊地带上的创作的”李勇,还是试图把握真实机构,画面最终完成时却将视角停留在了一个不真实的视角点从而让画面充满“魔幻”与“现实”混杂的戏剧感的余果,或许是被展览题目与被写成类似“短篇小说”的前言的“诱导”,现场中本次展览中的作品似乎都带着前世今生,都让人看起来未完待续。李勇作品中某个突然凝固的瞬间,余果作品中奇特的风景,为展览营造着确如“短篇小说”一般的跌宕起伏。而利用两间通透展厅,尺幅不大的作品以多层次错落悬挂的方式,既让观众得以全面而快速的欣赏、观察作品,又在紧凑的空间布置中让观众体验如文本阅读一般的节奏感。
艺术家李勇在作品前接受采访
艺术家余果在介绍作品 概念来源于“自然、生长、开放”的元画廊室外项目本次邀请到艺术家梁硕完成了他的“天地不通”。元画廊的室外项目十分特别,被居民楼围起来的小院整个暴露在周围居民的目光之下,并也因此与社会紧密相连,“形成与日常生活的偶遇”,对于元画廊负责人及策展人元雅静来说,室外空间的设置既是让这个难得的院落焕发额外的气质,同时也是为了让常规的室内展览得以有效延伸。梁硕为本次展览完成的作品“天地不通”,在院子里架起的铁架上竖起了两根管子,“一根上接青天,下结于人工地面。一根下接黄土,上结于天花板,是为通天不通地,通地不通天”。而短短数日,在连续的雨天过后,上接青天的管子里已有积水,下接黄土的管子里也渐渐弥漫起水气。
梁硕作品《天地不通》。谁也不知未来这两根各开一端的中空管会有怎样的变化 三展齐发,对于元画廊来说,空间的利用十分精巧。疏落有致的布展既让展览完整,又丝毫不显局促。看多了大空间的完整展览,“利用空间”与依托空间布置作品,都快让人忘了这才是画廊的“绝活”之一。元画廊在小空间造出的“大现场”,让观众更为惊艳与有效的把握作品,并带入展览氛围之中。
“短篇小说”展出李勇作品
“短篇小说”展出余果作品
室外项目,梁硕作品《天地不通》
来源:HI艺术 作者:滕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