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学习字画创作的精髓所在

2015-06-03 14:17

  [摘要]:学习字画创作的精髓所在:笔法是“技法”,驾驭笔法为“技术”。解读用心,写对还需用手。理解不对,写很多遍也不会对;理解对了,写得少也不会对。心的解读要用手的演练来落实。因为手比心更容易记住动作,而且手记住的动作不容易忘记,会成为“习惯”,创作时不用再考虑笔法怎么写,“习惯”会把笔法送到位。那么学习字画创作的精髓所在是什么呢?

  学习字画创作的精髓所在:笔法是“技法”,驾驭笔法为“技术”。解读用心,写对还需用手。理解不对,写很多遍也不会对;理解对了,写得少也不会对。心的解读要用手的演练来落实。因为手比心更容易记住动作,而且手记住的动作不容易忘记,会成为“习惯”,创作时不用再考虑笔法怎么写,“习惯”会把笔法送到位。那么学习字画创作的精髓所在是什么呢?

  书法不仅有“法”而且有“道”,何为“道”?老子认为:“道”是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韩非子这样说:“道者,万物之所(以)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道对书法家而言,是书法有法之后的进一步要求。有法保证书法家的身份,有道则呈现书法家的修为。技由法起,道由心生。法而不道,必非大道;道而有法,必成至道;法道合一,书艺千秋。法道大,等于说是本事大,法道没,等于说是本事没。评价一个书法家,说他没有本事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书法家想要有本事,法道兼备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看懂笔法时,手的动作还跟不上。心能到处,手还不能到。需要经过千百次的演练,才能逐步熟练,清晰,到位。当笔法越来越准确,结体也会越来越准确的,因为结体容易对上。现代著名哲学家斯宾格勒把“技术”解释为“有目的的运动”。我们无数遍的临摹为“术”,临对了才能称获得“法”。当代书法已不是实用目的,它就是艺术。当它成为纯艺术时,它就是精神食粮,人们对它有更高的要求。艺术要愉悦精神。所以,书法在愉悦书家的同时,人们也要求能愉悦读者。因此,当代书法要用智慧和勤奋来写,要追求“技术”与“技法”。技术与技法的统一为艺术的技能。如果有了熟练的技能,创作会迎刃而解。

  不要以为笔法有多么神秘莫测。当我们临习甲骨文时,我们发现无非是圆笔,方笔;中锋,侧锋,及少量偏锋。此后书法几千年,也没有逃出这些笔法范畴。只是,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这些笔法会被不同分量的应用。比如,篆书时代以圆笔为主;魏碑时代以方笔为主等等。所以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他虽然有些偏激,想想还是有道理的。

  掌握了笔法,在初期要深入一体,深入一贴;之后要五体临通,广临碑帖。临摹要以临象为目的,临像了,表明读懂了;临不像,表明没有读懂。一个帖能临到七、八成像,表明基本读懂了。那么要临多久才好?个人经验:大约十年便可以初步成功。如果之后再篆、隶、楷、行、草反复临习,深入探索,“周行而不殆”。二十年,三十年…会炉火纯青的。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书法绘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