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古典音乐传播新路径
传统的赏乐模式是怎样的?是在家中囤积海量的CD唱片,还是穿越大半个城市现场聆听音乐会?数字时代,这些也许都不是最优的选择。国家大剧院“音乐商店”近日正式在网页端、移动端同步亮相。只需动一动手指,一键便开启一个精彩缤纷的音乐世界——古典音乐长河中的千首精华曲目,以不同形式的创意组合,由此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从学生时代起,音乐评论人王纪宴就辗转奔波在“听音乐会”的路上,依然觉得“不过瘾” ;资深古典乐迷李澄则存了几大立柜的古典唱片,“收纳不方便,查找不方便,搬运不方便,播放同样不方便” 。从“不过瘾”到“不方便” ,再加上唱片业的衰落,古典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便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音乐商店”虽叫“商店” ,其实却着重在传播和普及。
长期以来,浩如烟海的古典音乐曲库依然让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这一次,从郎朗、吕思清到捷杰耶夫、艾森巴赫;从戴玉强、么红到郭文景、叶小纲……这些享誉艺坛的名家大家和音乐明星,纷纷为“音乐商店”遴选曲目,担任普通听众的“音乐向导” 。从古典音乐长河中撷取出来的1000首“经典中的经典” ,更使海量的盲目搜索回归到非海量的理性推荐,让普通听众没有了“不会选,不会挑”的专业障碍。譬如,捷杰耶夫精选了四首极富俄式风情的音乐作品,每一首都是俄罗斯音乐瑰宝中百听不厌的华彩篇章。艾森巴赫推荐了“自己一生的挚爱” ,其中有“黑珍珠”般的《哥德堡变奏曲》 ,也有“魔鬼调性”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一曲一格,一曲一境,将带你领略德奥音乐史上最惊艳的“吉光片羽” 。陈其钢则选了12曲最适合“放松”的悠扬旋律,从舒曼的《梦幻曲》到苏佩的《轻骑兵》 , 12个片段, 12种体验,营造出12个生活瞬间。甚至,它们也成为“音乐向导”成长历程的背景音符,激励乐迷们走得更远。
打开“音乐商店” , 40余款不同主题的“音乐包”逐一跃入眼帘。引人注目的是,“音乐商店”着力以主题包式的创意编排,寻找音乐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从“情诗”到“禅韵” ,从“早安周末”到“午后红茶” ,从“游子思乡”到“爱的致意” ,从“莫扎特效应”到“贝多芬的沉思” ,从“歌剧中的魅力人生”到“献给孩子的礼物” ……每一个音乐包都根据不同的生活情境、多元的心理需求、变幻的人生状态,提供不同音乐风格与音乐意境的选择。
这是国家大剧院历时三年打造的新款数字音乐创意产品,同时也是其7年运营吸引20余万艺术家登台的资源积累和“互联网+”时代的音乐传播探索。专家认为, “音乐商店”不仅催生了数字时代“听音乐”的新模式,也搭建起了高雅艺术普及推广的新平台。古典音乐走出音乐厅、走出黑胶唱片,走进了人人都触手可及的网络终端,对于打算叩开音乐大门又不得要领的普通大众,不失为一条捷径与通途。借助传播效率的几何增长,古典音乐更将演变为越发丰厚的文化服务资源,真正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艺术改变生活”的又一有力杠杆。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