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赛格列娜·佩罗:最好的方式还是又有线上又有线下

2017-06-02 12:29

  2017年5月20日,那特艺术学院官方网站及APP正式上线。法国 France 凡尔赛美术学院教授赛格列娜·佩罗(Ségolène Perrot)作为授课导师。赛格列娜·佩罗教授在采访中回答了关于线上授课的一些问题。

  Q:您的作品中色彩与光的相互作用产生非常强烈的的感染力,是否可以讲一讲您对两者关系的认识,和传统的彩绘玻璃也有关系吗?

  A:我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第一我对色彩感兴趣,我理解的颜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颜色,它是由不同的色彩感觉组成的。同时我也对与色彩产生关系的材质感兴趣。当时做方块通过窗户和透明的感觉,因为光本身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光本身也是由不同的色彩组成的,我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开始做这方面的创作。

  法国有彩绘玻璃的传统,所以后来发生这样一个联系之后又延续下来做这样的艺术创作。最初,我只是对最单纯、最本质的色彩本身感兴趣,所以才开始了这样的创作,并没有和其他传统有非常直接的联系。

  Q:您的色彩系统是怎样的,有关抽象的部分?

  A:我教授色彩学很长时间,我一直在作与色彩有关系的研究和教学。我自己的创作与色彩虽然与传统的色彩体系有延续,但又不是太过于死板的系统性的,或非常符合逻辑的。我认为这是在过程之中的,当你马上要找到所谓逻辑的时候,要赶快切断和停掉,让它介于产生完整色彩逻辑之前就发生变化,我在强调的是整个节奏,所以我每一次都是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来发现色彩的感觉,并且有了色彩之后,有了产生逻辑之前进行暂停再开始,用这样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想法。

  Q:提出逻辑性的问题,是因为线上教学的需要。比如说网上教学,因为学生可能跟你没有接触。要建立起,也许他的基础和你教学部匹配。让学生在你的方法论的框架之内可能会有突破或者是创造性的工作。

  A:关于教学方面借鉴了很多从包豪斯时代开始的色彩体系教授方式。比如,我也借鉴了很多像保罗克雷、康定斯基这些著名艺术家的做法,同时也是教授的一些艺术家,从他们之前的方法当中有一些借鉴。所以有比较完整的这种教学体系,用这样的一个方式带给整个学生跟色彩学方面的一个学习,所以整个教学是成体系的。

  我的教学里给学生大框架的限定,同时给学生足够多的自由,让大家去发挥去理解,相当于给你一个框架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寻找自己的色彩感觉,这是我想在教学中做的。当然对我来说,我很了解色彩里面整个和谐的关系,怎样让色彩更和谐,我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跟学生分享。我也发现在中国这边用色更为大胆,更为多变。在我的教学中二者都会考虑到,会让大家在理解整个多变色彩的同时也会去二者产生更多的关联,同时对比中国大胆的东西之外我也感觉法国是有一些相对来说太死板了,这也是我的思考。

  Q:刚才提到了差异性,中国的学生或者是将要进入线上学习的学生,您是不是有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针对中国学生的能否有一些建议?

  A:在我整个教学当中是分为几个部分:

  首先是给大家讲光和色彩的原理,以及材质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搭建一个框架;

  其次是颜色的渐变、冷暖色,整个课程是比较成体系完成的。

  之后会讲到补色之类,慢慢一点点把课程进行延续,比较完整系统化的讲述整个色彩学的课程。

  关于刚才提到的专门针对中国学生的一个建议,我做艺术教育很多年,接触中国学生也有25年了,很有经验。所以我也和中国学生有很多互动,但是我所教授的色彩学的课程完全是属于世界性通用的,不管是对中国学生也好,对法国学生也好、对韩国学生也好都是一样的,都是在这个体系之下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会给到中国学生特殊的东西。

  Q:佩罗教授针对互联网的教学,是否会有一些变化?

  A:从教学方法上和之前的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欧洲艺术教育当中更多的是相当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一个沟通,这样互相之间的了解和在思索的过程当中有一些改变,这是我们的教育观点。这次针对课程我也做了非常完备的备课,准备了很长时间。已经录制了一部分课程,也是对我之前教学的提炼,相当于把一些点非常清晰、概念化、系统化地提炼出来进行互联网教学。

  第二,相当于对之前的教育方式和互联网教育方式之间的不同,我的理解是这种方式很有新意,因为它是非常有针对性对具体某一个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讲,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真正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时候才会过来选择你的课程,会专门来看,如果他不感兴趣是不会选择的。相当于是非常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知识传播的方式,否则平常你上课的时候学生不感兴趣的,并没有在听。这种情况下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想了解这方面的,想系统化学习的时候,才会主动地选择你的课程。

  我的理解更倾向于在线课程和线下课程不会是独立存在的,相互是一种补充。因为大多数的欧洲线下教育是老师看着学生的作品,根据学生进步的情况提出一些新的东西来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是这样的一个概念。

  对于线上教育是非常系统性、有针对性、非常清晰和结构性的东西,也会把知识非常完整的带给学生,这两者我认为都有我很有优势的一方面。最好的方式还是又有线上又有线下。

  Q:直播和录播都有?

  A:第一步是录播,做完老师的课程根据老师的课程体系框架进行录制,之后进行有效的翻译,中文和英文同时还有老师教案等等之类进行准备,剪辑完整地呈现,之后根据学生期待的数量进行调整,再根据学生的需求专门实现直播的方式。相当于由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之类的,是这样的情况。纳特的定义是一步一步地实现。

  结语

  线上艺术教育既有录播又有直播,也有互动的方式。学生与欧洲的老师约好时间,通过视频来进行,也有把老师邀请到国内进行授课。之后的发展有是不同的形式,会根据项目往前推进的情况来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