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佛霓裳——韩佳茜绢本绘画展将在京开幕(组图)

2017-06-02 23:08

  展览海报

  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跨媒介工作室主办,夏可君策展,黄华三担任主持的“佛霓裳——韩佳茜绢本绘画展”将于2017年6月5日下午3点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佛坐像 绢本综合 50x40cm 2017

  佛霓裳

  佛不在世界的里面,也不在世界的外面,而是在世界残缺的侧面。佛也许已经不在寺庙,佛甚至也不在佛里,而是在世界的破碎里。佛不在你的眼里,也不在你的心里,而是有待于在艺术家手上获得一双新的容颜。

  在这个世俗化时代,佛需要一件新的袈裟来显露真容。一个来自于邯郸,自幼生活在以北齐石刻佛像为主的石窟群响堂山脚下的女孩韩佳茜,从小看到那些被遗弃满地的无头佛像,凝视那些被时间冲刷的佛像,她的愿念,乃是让佛像重新站立起来,重获威严与卓然。

  不可能直接去造一座佛像,无论是素描还是绘画,无论是雕塑还是摄像,艺术首先必须接纳时间击打的残痕!如何让斑驳与残损生成出一种美感?这恰好是当代绘画的魅力,就在于对一些悖论要素的内在结合:既要肯定生命的残损与破碎,又要进入永恒的记忆与诗意的隽永;既要充分接纳时间性,又要抵御时间的侵蚀;既要看似有着古典的坚实感,又只能以支离破碎的触感来塑造。

  四臂观音菩萨 绢本综合 60x50cm 2017

  韩佳茜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了自己独有的绘画方式,首先在绢面上勾线,然后在绢的背面填上金箔等色块,或者染色,形成斑驳支离的触感,由此转化了传统的勾线填色。画面在一种错觉的张力中生成:一方面看起来是一幅完整甚至结实带有雕塑感的佛像,体现出线条塑造与颜色的质地;但另一方面,接近看甚至从反面看,却是以拼贴方式构成,在绢背面上斑驳陆离的拼贴及其老旧的色调,暗示时间风化的残痕;在绢本身素雅的质地与拼贴的叠加之间形成强烈对比。正面与反面,一个面与另一个面,一块轻薄若纱的绢在现代性的目光之中被撕开了,一声低微的裂帛之声,如同美之碎裂。摒弃了在绢面上单纯的传统绘画处理,艺术家似乎要在这个薄薄的平面上表达那种细碎的撕裂疼感,同时又缝补那些不可能完美如初的痕迹。这种悖论式的艺术劳作仅仅发生在这个平面的两端,甚或只是如同穿透了织物那经纬线缝隙的呼吸偏差。

  普贤菩萨 绢本综合 60x50cm 2017

  一念佛像一念尘土,一念繁华一念瓦砾。从这些绢本作品重新造像整体结构的坚实性中,我们同时也看到了无可挽回而落去的万千华美碎片。一旦打上灯光后,绢面的透明质地显露出来,更为迷人。如此的浓墨重彩,又如此的空幻迷离;如此的斑驳破碎,又如此的典雅庄严。有时候其色彩还是单色的红色或白色,似乎纯然超越于时空之上。一切都看起来即将剥落坏朽,但一切都还依然如此凝练超脱。这正是艺术家所理解的生活,生活就是各种矛盾的结合体,有待于在历史的诗意中被重构并焕发出活力。

  年轻的艺术家带给世界一层新的衣裳,一件最为美丽的佛霓裳,这是从未有过的霓裳羽衣,在绢的蹁跹迷蒙中幻化了石头本有的斑驳和坚硬,既改变了造像的质地,也改变了艺术的感知。在参差的触感中,在斑斓的色彩中,庄严与忧伤,残碎与坚定,以耐心而细腻的方式,不可思议结合起来。

  佛,在文化历史不可抹灭的残剩记忆与一个女孩纯净的美好微笑里,再次向我们转身变容。(夏可君)

  青年艺术家韩佳茜

  韩佳茜,1990年生于河北邯郸,201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2017年,佛霓裳—韩佳茜绢本绘画展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中国

  2016年,佛霓裳—韩佳茜作品展 微艺空间 青州 中国

  唐三彩之二 50x50cm 绢本综合 2016

  舞蹈菩萨 绢本综合 60x50cm 2017

  不灭 绢本综合 50x50cm 2017

来源:人民美术网资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