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在中国彩色套印技术发展史上,春宫版画是走在前边的?

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在传播文字的过程中,也造就了伟大的中国版画艺术。在木刻画发展的进程中,彩色套印技术的出现,无疑使版画登上了一座新的高峰。

中国彩印版画始于何时,是一个随着考古实物的发现,不断被修正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对宋代纸币印制方法的研究以及宋刊版画《蚕神图》、《东方朔盗桃图》的被发现,两相印证,证明至少在宋代,彩色套印技术不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东方朔盗桃图 南宋)

辽代的彩印佛画——释迦说法相

一九七四年七月,在抢修加固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时,发现三幅彩色《释迦说法相》版画,三幅图画同出一版,印于绢上。图绘释迦坐于莲台上,头顶上部有华盖,佛前陈条案,摆放摩尼宝珠。两侧侍立诸天菩萨,并有胁侍及化生童子各一人,居于图下部左右两方,两侧饰折枝花朵,有缤纷花雨洒落。这三幅作品尽管与后来的饾版彩色套印在技术方法上还有着质的区别,但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套版彩印仍有着重要意义。

(释迦说法相 辽)

明代的彩色套印春宫版画

汉代以后,春宫画累代不绝。晚明时期是春宫画发展的一个空前绝后的高峰期。不仅绘者诸多,而且付之墨版,愈刻愈精。镌印于万历、天启年间的《风流绝畅》、《花营锦阵》和《鸳鸯秘谱》,标志着春宫版画全盛期的到来。这几个本子都是红、黄、蓝、绿、黑五色套印,前两种各二十四图,《鸳鸯秘谱》三十图,编撰体例基本相同,都是每图以行书配诗或词一首,遣词造句雅俗共赏,对画面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画面皆以人物为主体,环境布置意味绵长,背景清幽隽永,刀刻飘逸、柔媚、婉转如意,色泽淡雅,对色准确,绘、镌、印三方面,皆已臻炉火纯情之化境。在彩色套印技术发展史上,春宫版画是走在前边的。从三色到五色,是套印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至此,中国古代彩色套印版画在技术方法上才臻于完美。

(风流绝畅图 明万历)

墨海遗珍——《程氏墨苑》

明以前的彩印版画,多只有两色,《程氏墨苑》敷色多至四色、五色,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多色彩色印本之一。此本和明代的多色春宫版画,共同构成了早期多色版画的辉煌,对后来多色笺谱、画谱等图籍的印制,在技术方法上有着多方面的启迪和影响。《程氏墨苑》中的彩印版画,标志着单板涂色印刷技法的全面成熟,代表了单版涂色印刷的最高成就,无怪乎当年郑振铎先生得此书时,誉之曰:“此国宝也。”

(程氏墨苑 明万历)

《十竹斋书画谱》

《十竹斋书画谱》是明末胡正言主持刊刻。书分书画谱、竹谱、梅谱、兰谱、石谱、果谱、墨华谱八卷,每卷二十图,合共一百六十图。其中有胡氏自己的作品,也有当世名家如吴彬、倪瑛、魏之光、米万钟、文震亨及前代书画巨匠赵孟頫、唐寅、沈周、文征明等人的作品,是中国古代所刊印最有价值的彩印画谱之一。《十竹斋书画谱》为饾版套印,虽未用拱花,但在表现手法上,仍有一些突破。它运用了被荣宝斋艺匠称之为“掸”的技巧,即在刷印过一次浅色颜料的版面上,再加一层较浓的颜色,使画面深浅变化浓淡相宜,且不失天然韵味。此外,它充分发挥了水印版画的特点和水墨的性能,使中国写意画用色干、湿、浓、淡、虚、实的艺术效果尽皆跃然于纸上。

(十竹斋书画谱 明天启)

彩画奇葩——《湖山胜概》

《湖山胜概》刊刻于明万历中叶,残本现藏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清康熙年间刻印的全本。法藏本存吴山图十二幅,时人题写的赞誉吴山景观的诗作三十三幅。图都是工笔山水画,墨、蓝、红、黄、褐五色套印。绘写巧密而精细,线刻细长挺秀,灵逸生动,设色浓郁艳丽,对色准确自然、清丽典雅。诗皆由作者手书上版,行、楷、草体皆备,镌刻上乘,不失书家原意,是一部绘、镌、印俱至化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画彩色套印杰作。此图由远及近,近、中、远景相连,一气贯通,并通过巍峨的群山、繁茂的林木、浩荡的江水、遍布的楼台馆阁,形成瑰丽而又恢弘壮观的画面,是有明一代少见的工笔山水画佳制。

(湖山胜概 明末)

闵刻《西厢记》彩色套印版画

这套版画二十幅图画,有图无文。由明末吴兴著名的套版印书家闵齐伋主持刊行。此本图画构思新颖、造意奇异、绘写精审、镌印精绝。绘图者通过比喻、象征、隐喻、假借等各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尺幅之内,用绘画的语言,流畅生动、逸趣横生地表现出故事情节。例如《赓句》一图,绘写张生与崔莺莺隔墙酬韵故事,但画面上既无墙也无人,仅见两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和两片枫叶,页面上刻张生和崔莺莺赓和的诗句。蝴蝶的位置安排若即若离,正可以说明两人心有灵犀又患得患失的心态。将复杂的故事情节给以简单化、图案化的处理,更显得隽永而含蓄。

(西厢记图 明崇祯)

画学圭臬,套印奇珍——《芥子园画传》

清代的彩印版画,不仅镌印技艺可以和晚明比肩,而且多有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之处,所刊品种亦逾晚明。《芥子园画传》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全书四集,内容涵盖山石、人物、花卉、草虫等,由李渔及其女婿沈因伯延请当时的画坛巨匠主持编纂刊刻。《芥子园画传》镌刻精工、色彩明艳,单色墨线图画刀刻纤劲平稳,镌刻技艺之纯熟。大量的彩色套印版画,画面繁复,色彩丰富、明丽。《画传》中的每一幅作品,都是费尽心力的佳作,是可以与绢素、纸张上的手绘作品等量齐观的珍玩。

(芥子园画传三集 清康熙)

西法中用——清前期的“姑苏版”版画

在清前期,苏州刊刻了不少受西洋画法浸润的大型套印版画和文人画风格的花鸟、博古等题材的版画。“姑苏版”版画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和传统意义上的年画择选喜庆吉祥题材不同,也没有普通年画趋吉避凶,寓意教化的含义,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在艺术手法上,“姑苏版”版画运用西方的透视原理和明暗法则,画家根据固定视点出发,形成近大远小的比例关系,通过光源照射的光影关系,利用排线等技法反映出物象的明暗,和中国传统技法的散点透视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姑苏版”版画能确切地把握西洋铜版画中所得到的意象,把它溶入传统中国绘画的主题之中,用西法来表现中国绘画的传统题材。它是中国古代版画艺苑中独具特色且空前绝后的作品,在中国古代版画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百六十行图 清雍正)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