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庐山散记

  佛说:医不治要死之人,佛不度无缘之众。

  这个“缘”字,可谓精妙。百姓生活中亦常有“缘”之发生,善缘、恶缘、奇缘、孽缘、财缘、姻缘……无奇不有。

  近来我的腰病加重,西医看后,一致曰:手术。要在腰椎要害部位打上四根钢钉。

  我的腰痛已属陈疾,年少时有骨伤,加之长年作画,筋骨僵硬,致腰椎管狭窄、腿麻脚痛。

  一位九江籍的朋友对我讲,在他的家乡庐山脚下一幽静去处,有一神人,用中医传统艾灸之法治愈许多顽疾,不妨在手术前一试。

  朋友此话如一盏灯在一片漆黑里照亮了我眼前的路。或许有效!或许就不用挨那一刀!或许这“缘”就发生在我尚不致死的身上!或许这次佛祖真的就能度我这个有缘之人!

  经一夜的火车,于第二天清晨我和夫人便到了九江。有位小老弟接上我们驱车来到了庐山脚下一处名为“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的地方。

  出于职业的习惯,总爱瞎想,也就是瞎琢磨。见到“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名字刻在一个山的隧道的上方。“天花井”何意?有意思!是“天女散花”不成?此山不高,林木茂密……不容多想,车已驶出隧道,又见前方豁然开朗,一片别样的郁郁葱葱。好个别有洞天!

  虽不知“别有洞天”一言始于何事何人何故,我此时的感觉确是:此言言此地无疑!此地非此言不可!

  迎出来的是一位年轻女士,腰身轻盈,步伐矫健,还带着南方女人的妩媚。

  “我姓吕,双口吕”她言语清爽而有力,笑脸上露出自信与恬静。

  吕姓在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吕布、吕不韦、道家吕祖洞宾、画家吕纪,还有那位册封诸神的姜太公吕尚,这些吕姓人氏,个个有作为,人人载史籍。莫非,眼前这位吕姓女士也是哪位“大吕”之后人乎?

  想归想,猜归猜,待安顿下之后,我才注意到了这里的景致。

  清晨里弥漫着的雾气笼罩着远山和一眼望不尽的万木,犹如仙境般影影绰绰,湿润的空气带着草木的芬芳和泥土的清香。漫山的毛竹已是葱绿挺拔,像江南少女亭亭玉立。五月中旬,这里的映山红已是含苞待放,枇杷也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到处可见的桂花树在北京却是难得一见。想来歌中所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时节,这里岂不是“山重水隔树千障,怎敌桂花万里香”?

  吕老师租用的地方曾是这里林科所的大仓库,房间大,光线好,通风极佳,里面放置了十几个“艾灸床”,这个样子的“艾灸床”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原本认为医者手执一艾、灸于患处便是艾灸了。而眼前的灸床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艾灸方法,一举采用“多艾头、同时灸”的方法,以求最大功效。

  当我真正做完一场通身畅快淋漓的艾灸之后,方知何为真正的艾灸和初次体验了中医的高深莫测。

小诗为证:艾草本无奇,实乃寻常物

燃灸纯阳升,热举寒阴去

贯通任督脉,补益血气足

面红周身赤,淋漓大汗出

  吕老师处,条件看似不佳,但颇有一番气场。往来之人,多是各地成功人士,上至教授专家,下至平民百姓。商贾军学,老幼妇孺,真是:往来八方客,悲喜同命人。

  交谈之中,才知道吕老师原本学西医,只因拜武术大家张修林习太极,练八卦,逐渐对我国传统中医有了深入的研究,加之研修道功、佛法,对我国的气功太极;道家的养生修行;佛家的慈悲度世无不涉猎,造诣精进。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花不一样,叶叶无二致,所透出的佛理是:人各不同不只于外,而于内,更于心。

  许多成功人士有意出资将吕老师经营的艾灸养生场所办成一个有档次有规模有效益的“生意”。吕老师婉拒了这样的好意。理由是:钱不是我办此事的目的。我要对每一个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状进行不同方法的调理,手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寥寥数语便能令人悟出那善良的菩萨心和一叶一菩提的佛意。

  闲暇时,我便与夫人在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散步,这里的确是个好去处。听说不远便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我虽未曾去过,但此地的景致,我感觉应不会亚于桃花源。

  从那个像关碍一样的隧道进来,空间豁然开阔。四周是连绵的庐山余脉,群峰环抱下,中心是一个不大的盆地,盆地中间隆起,形成一小丘。听吕老师讲过,这里有个别称:天鹅抱蛋。我看此景,想必说的便是此地。

  潺潺流淌的小溪蜿蜿蜒蜒,带着欢歌伴着鸟鸣一路向前。清澈溪水的滋润,加之南方的暖湿气候和此处盆地的独特地形,这里形成了湿润、无风的特点。树挺拔、竹翠绿、花万紫千红、草婀娜多姿。我想,当年陶渊明老先生不知为何阴差阳错地去了桃花源,如果来的是此处,或许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会写成“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周山”了。

  吕老师有三个妹一个弟,三妹人称“三姐”,这样的称呼不禁令人想起那会唱歌的“刘三姐”,虽此“三姐”非彼“三姐”,但都有着一样动听的歌喉,唱起歌来两“三姐”无异!原来,吕家的姐妹及其后代均是能唱能演,或京剧或美声或抚琴或舞蹈,无人不精,个个专业!

  连日来见到的来此处艾灸的灸友们都是男人俊秀伟岸,女人婀娜妩媚,可见九江气候聚气,庐山山水养人。

  庐山是中国四大名山之首,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首次将庐山之名记录于史册后,历代的帝王将相,你来我往;文人骚客,唱赋吟诗;佛释道仙,神通各显;先贤名士,悲欢离聚。

  在灸疗的间隙,我首选了去著名的白鹿洞书院一游。九江的朋友周斌老弟驱车带上我们不足半小时就到了这个“天下第一书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民谣恰如其分,似点睛之笔描述了这个书院的神韵。

  白鹿洞书院建于南唐,却因宋代理学大家朱熹名震海外。

  白鹿洞书院呈徽派建筑风格,青瓦白墙,素雅大方,背山面水,绿树环绕。在琳琅满目的楹联和篆刻之中,不乏妙句。礼圣门外挂有联曰:

诏有格言,求真才于正学

教无异术,休至理于常行

  有趣的是,在书院前方溪水之中大石之上刻有朱熹题:“钓台”二字,想必是朱老前辈在授课之余,雅情所致,垂钓于此。再细观,此溪虽水流不止,巨石拥叠,可水却不深,不见鱼虾。我不禁好奇,这里怎可垂钓?怎会有鱼?正是“垂钓青石上,清风浸满杯,竹杯品新茗,不见有鱼来”。

  突然,我恍然大悟,朱老先生垂钓意不在鱼,在思;趣不在渔,在修。不如此,朱前辈也不会成为令后世敬仰的理学大师!

  书院本清修之地,现如今却不然!正在我们细细观赏书院各处奇珍时,几声汽车喇叭的乍响像无形的利剑劈开了山中原本的宁静,随后便是几辆汽车鱼贯般由大门直驱而入,停在了内门前,下来几位**模样的人大摇大摆寒暄而入。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在书院么?记得北京国子监前街设有一碑,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除皇帝之外,所有人等至此必须下马。据传,乾隆皇帝至此碑时也曾下马,百官拜问,乾隆言曰:此地乃朝廷遴选国家栋梁之所在,敬学便是敬国。

  而眼前之情景令我汗颜,马换成了铁马,现代了不少,人也换了装束,没有了敬畏!可悲,可叹!

  五月的庐山,正是万物竞发,阳气上升的季节。吕老师讲,此时人体复苏,万病萌发,正因如此,应该却病养身,采阳除湿!

  除艾灸之外,吕老师每日早起,修炼太极,经多年的名师指点,加之自身苦习,吕老师练就了一身的太极真功。看她打太极拳,就是一种享受: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静如松柏,行若疾风,揽柔拂面春柳,力发石裂山崩,凝神运气阴阳转,吐故纳新太极生。

  难怪当地的陈师傅随吕老师练太极不足一年,不但学的有模有样,还调治好了自己多年心跳过缓血压偏高的症状。

  人,做事均有目的。俗语也讲:无利不起早。这几乎成了当今的普遍真理。在吕老师这里,似乎此真理并不很灵。

  吕老师与二位按摩师加上自己的几个妹妹共同经营着这个养生场所,她们从早至晚一直开心着、欢乐着,还管着来艾灸的人吃中午饭!吕老师做着一手好吃的饭菜,不但养生还环保,难怪有的人只为吃她做的饭,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即使这样,吕老师的收费却低的令人难以置信。

  我在想,若不是有菩萨心肠的人,怎能如此?

  说到菩萨,在离此处不远处有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祖庭。

  东林寺的辉煌自不必说,香火之盛也极其少见。据史料记载,东林寺的开山鼻祖慧远大师从古印度带回五颗佛祖舍利藏于地宫之内,我虔诚地拜了佛祖的真身。

  佛法主修来世。种善因,结善果。佛说的“度有缘之人”也正是此意。吕老师等那些善良人之善举、善行(虽他们不一定是佛家信众),定会种下善因,将来必结善果。愿菩萨保佑他们,阿弥陀佛!

  最有趣之处便是东林寺大殿后有一泉,泉水水清甘甜,泉名“聪明泉”。莫非,饮此泉水,便可聪明?随即便用杯子灌满泉水,一饮而尽,好水!

小诗为证:冰凉醇甘,口爽心甜,

直抵肺腹清五脏,行运血气走丹田,

通灵开窍,润汇涌泉,

悟乾坤知书达理,得造化理地参天

  诚然,果真世上有这样的“聪明泉”,一饮便可聪明自然是好。然而真的这样想,断是自欺欺人也。

  此泉之玄机在于令世人思考何为聪明?如何聪明?聪明何为?聪明如何?看来此泉与郑板桥之名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名句早已脍炙人口,真解其意的,恐怕没有几人。

  庐山之所以成为名山,不是因为其险峻、秀丽,也不是因为其气候宜人,物种丰富,主要是因为庐山之灵气。相传自周始,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佛道儒法,风流人物,你来我往,千年万代,各领风骚。

  就在这方圆不足250平方公里之地的庐山,记载了女娲、陶渊明、司马迁、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陆游、陆羽、朱熹、康有为、慧远、吕洞宾、周武王、刘邦、朱元璋等等风流人物、不胜枚举。正是这些人的出现给庐山带来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浪漫的诗歌书画,多样的宗教信仰以及多变的政治风云和不可逆的改朝换代。

可谓:庐山自古多奇缘,你来我往皆神仙

飞流直下三千尺,跃上葱茏四百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间

汝方唱罢吾登场,谁知身后五百年

庐山告诉了我:最神秘的神秘是不神秘,最高深的高深是不高深;

永恒的东西伟大,喧嚣的东西轻浮;

看见他人长处的人慧,只见自己长处的人愚;

张口便吹自己定是极蠢之人,经常赞美他人才是贤德之人;

真龙不语却能腾云驾雾,蟾蜍鼓嗓只会钻草入泥;

庐山可见不可辨,青史只载真善奇

宝松

2014年6月8日于京

作者:宝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