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龙虫并雕

2018-07-12 10:18

  著名学者王力先生晚年为他的一本文集题了一个含意颇深的书名——《龙虫并雕斋文集》。他在书中对于自己的斋号作了一番解释:“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即两样都干。”

  龙虫并雕——我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王唯山的治学与游艺也同样贴切,不过相较于王力先生专指大文章与小文章,用在王唯山这里则专指大学问和小学问,从宏观上看,文史哲乃其“雕龙”之大计,书法则是其“雕虫”之小技。

  我与唯山兄是本科时候的同窗,我们的专业名叫书法篆刻,按理说,我们这个专业的“合理化”愿景就是能成为一名书法家,然而这个愿景相较于唯山兄的抱负来说还是太小了,他那时俨然是以“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来要求自己的。无论东方传统的儒释道,还是西方艺术理论,他都真心诚意读了很多,不少东西他现在谈吐间也能信手拈来。不过,唯山兄并非不愿成为一名书法家,而是不愿只成为一名书法家,他和黄道周一样,视书法为第七第八等事业,但却又经营得无比细致。我们同学时,在我还在懵懂的“以气运字”时,他就已经在技法的研究上面有一定深度了。

  我们一般人对于黄道周和傅青主的认识首先都是他们的书法,如果再有兴趣去研究才会发现他们都是经学、理学大家,是继往圣绝学之贤士大夫。毕竟感官之获取比理性之接受是要容易很多的,所以,我们对于他们书法的兴趣是多过于学问的;但当我们研究黄、傅二人的书法,仅仅当作纯粹书法家之作品来分析、解构似乎又是难得要旨的,且对于诸如傅青主草书中的那种缠绵险怪也会难以通融,这便需要从他们之人格气质上去探究,而决定其人格气质者正是其学问,因此对于感官获取之高要求又必待于理性之升华。可见,书法虽是“第七第八等事业”,却又实在是“第一第二等事业”之体现。唯山兄于学于艺的态度和他们是同一类型的,我认为对此类作者的书法作品,欣赏和评价都需要有一些特定的准备,因为其每一个细节或许都能传递出一种脱胎于某种学问的意象。可能有的人认为我故弄玄虚了,我承认,因为我认为妙处就在玄和虚。唯山兄目前的社会名片还只是一个书法家,他也和光同尘一般呆在这个群体里面,但他和目前这个群体的差异他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很珍惜这种差异,即便是自己的“雕虫小技”也要显得倔强特立。

(责编:赫英海、鲁婧)

来源:人民网-艺术-收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