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做一件心仪的“玩具”——故宫重器,两木林锐群又花了四年时间!

​(转载自新浪家居)

 

       年前,从朋友处得知有人在还原故宫藏清中期的一件紫檀鼓墩,明清鼓墩多了去了,但听说是嵌珐琅的鼓墩,这可就稀罕了。但凡红木爱好者们,便知紫檀工和珐琅彩工艺极难。得益于朋友牵线,近日成行,有幸见到此宝贝,更认识了此物主人,两木家居创始人,林锐群先生。

       初次见到林锐群先生,是在繁忙的车间里,身边被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家具所包围,而这其中,20多个不同材质的圆鼓凳及其震撼,牵线的朋友轻轻说了句:“这些就是那件宝贝的打样”,早见惯了红木家具业的流程,也知道成品家具会经过反复打样,但眼前这阵仗,仍震撼人心。

 

 林锐群先生和木工组探讨制作工艺|

 

部分打样半成品|

 

       待林锐群先生忙完手头上的事,一番简单的寒暄,他便带我们到了会客室,大家还没落座,所有的目光就已扫到了宝贝身上——紫檀嵌珐琅西番莲纹鼓墩。

 


 

       好奇心驱使,我对林锐群先生做了一次专访,也更深入了解其背后不为人知的一些经历:

 

问:林总,想必这件宝贝花了您很长时间吧?

林锐群先生:2014年初我就开始有心想做,到现在完成这件东西,头尾4年过去,感觉时间过得好快。

 

问:4年?行业内和外界一直都不知道您在做这件鼓墩?

林锐群先生:萌生做这件珐琅鼓凳,其实就是自己喜欢,因为它不是大众商品家具,最早是从书籍里看到,就觉得这个鼓墩很美,华丽中透着雅致,后有幸在故宫见到实物,应该是在14年初,只能隔着门外玻璃观赏。

故宫藏清中期《紫檀嵌珐琅西番莲纹鼓墩》|

 

2016年出版《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

清中期《紫檀嵌珐琅西番莲纹鼓墩》原物|

 

       当时觉得有精力的话就做一个玩玩呗,期间遇到了蛮多工艺的问题,那时故宫图录尚未出版,而另一本书籍资料只能看到鼓身局部,因为角度受限,座面只能隐约看到一个珐琅构图轮廓。

 

       故宫图录尚未出版前,仅仅是座面珐琅设计,细节的把控,缠枝莲纹的变化等等,就设计了很多稿。

       在还没进入到珐琅制作阶段之前,图纸设计、鼓墩器型仿制打样也费了一些心思,特别是在鼓墩的尺度和弧度上面,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对原物尝试性地去做了一点调整,可能会比之前感觉略“丰满”些。

 

问:刚刚在车间里见到的那些鼓墩,都是这件的打样吧,为什么选用各种不同红木材质来打样呢?

林锐群先生:也不完全是,有一部分因为木头与珐琅在结合上发生冲突而备用下来,而另一部分就是多制作出来的全木制常规鼓墩,因为之前鼓型已确定,一些爱好者看见后比较喜欢,索性在为珐琅鼓墩打样的同时,就多做了一些,珐琅家具毕竟是比较小众稀缺的产品,在古代也大部分是宫廷里面使用的比较多,专供皇帝皇后玩赏的珍品。

 

林锐群先生绘图设计|

 

问:没想到会耗费这么大的精力和投入,很好奇能有人用了4年时间去做一件家具。

林锐群先生:有能力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期间我也一直持续在做其它的家具,并不是一年到头都在折腾这个鼓墩,所以还好,不会疯掉。很多事情还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我家族祖辈都是以木艺雕刻为业,自小就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我也在尝试将不同的手工艺与实木结合,除了珐琅,比如百宝嵌、大漆、戗金描金等等。这件鼓墩并不是我第一次还原故宫藏器,六年前,我就开始还原做一件故宫藏清紫檀有束腰托泥圈椅,俗称皇宫椅,但我在靠背板上结合了珐琅工艺,做成后得到很多爱好者的青睐。

 

两件皇宫椅对比|

故宫藏清紫檀有束腰托泥圈椅|

林锐群作品《镶掐丝珐琅托泥圈椅》

 

问:刚好讲起这个皇宫椅,听说大受欢迎,市面上仿制您的镶珐琅皇宫椅层出不穷,但据反馈,大部分却没有您做的那种神韵,您是怎么看的?

林锐群先生:也谈不上仿制,这器型本就是古人设计制作的,出于同样的原因,既然要做,就把它做到尽善尽美,我是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细节的调整,把后背板改成了嵌珐琅,市场能接受我感到很荣幸,相信只要大家有心,都可以做出好的家具,现在材料也来之不易,很多木材都是上百年成形数百年成材,我们应该珍惜能使用这些木材的福分。

 

问:我数了下,这件鼓墩刚您讲总共用了31块珐琅,想必这些大小不一的珐琅片与鼓墩镶嵌有相当的难度吧?我在市面上还没见过同类的鼓墩。

林锐群先生:木作部分制作成品后,烧制珐琅和镶嵌成了整个制作过程中反复折腾的环节。

起初顺理成章,按以往经验来看,不就是做模、烧制珐琅、镶嵌、完工,但后面的过程却是挺磨人的,我现在想起来应该还是没用对力,等有其他人再做的时候,大家到时候可以共同交流,大体可以分享下:

之前以为做6块模具,除座面为平面模具,其它5块为曲面展开的弧向,我们珐琅制作也是采用传统技艺,手工敲制铜胎、掐丝、点蓝后反复多道烧制、磨光、镀金而成。所以本身在制作和烧制的过程中,就算模具做的很精准,同一个珐琅部件烧制出来都很难大体一样,再加上鼓身珐琅都为纵横曲面弧度,更让我们单单在烧制珐琅上面就碰到了诸多问题。

 

 木作模具|

 

未镶嵌前,各个槽位做了标记,以对应每一块珐琅

 

鼓墩座面平镶掐丝珐琅|

 

       这样烧制出来的珐琅已经控制的很好,却又发现鼓身槽位因手工制作,导致与珐琅不尽吻合,索性按鼓身30个开槽重新做了30个模具,从而又增加了难度,每一块制模的精准度、手工烧制珐琅成品弧度、成型大小,以及每块珐琅不规则的形状都要与模具高度的吻合,这样又反复探讨沟通、烧制多次。

 

纵横弧度示意图|

 

       以为大功应该告成,比对鼓墩槽位,整体都还可以,兴奋之余,因其他部件尚未成品,放置了一段时间,等到正式镶嵌的时候,珐琅又不吻合,后发现曲面出现了细微的变化,这样就让槽位和珐琅难以理想贴合。

 

上下呼应的珐琅片,构图看着差不多,但它们的弧度、大小却是不同的

 

       综合了之前种种经验后,再重新烧制才算完成。

       珐琅烧制确实很麻烦,每批烧制都得数个月,每个工序都得手工作业,所以有时候你从古人的一件器物上,就会发现古人在设计制作一件器物时的用心和智慧。  

 

看似每一横向珐琅是一样的,其实完全不同|

 

 

问:那这件紫檀西番莲纹嵌珐琅鼓墩会不会成为两木的孤品?

林锐群先生:两木会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家具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希望能与广大爱好者和同行共同交流进步。

 

 

■《紫檀嵌珐琅西番莲纹鼓墩》

林锐群作品

 

       采访结束后,这位连续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得主、保利合作家具设计师、两木当代中式家居创始人,林锐群先生所说的一句话,让我深有体会:“传统手工艺充满太多未知变数,这些未知的变数,加以理解,说不定就会创造出不同感觉的中式美学”。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