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只眼人生的视觉智慧

只眼人生的视觉智慧

                               ——重庆摄影的观念性转变

 

名为“重庆大画幅”的摄影团队,是一群投入多年、热情不辍的摄影家,不少人在摄影圈已颇有名气。摄影圈以纪实摄影和风光摄影论人,前者着眼于新闻价值,后者着眼于文化传播,虽不无揭示黑暗、洞察幽微之作,但囿于集体系统与技术规范,和当代艺术个体化的自由创作毕竟终隔一层。

观念的突破需要对既成意识的改变和对既得利益的淡漠,对任何人而言,自由都是争取来的,艺术自由更是艺术家反抗习惯势力及其操控权力的结果,其中更为重要的乃是挑战自我。

重庆城市不小,近九万平方公里,三千多万人,但当代文化意识却十分落后。美院及其周边的当代艺术,如一座孤岛,和重庆官方与市民没多少关系。所以当代摄影在这里也是属于不发达地区。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田太权、陈家刚等为人所知。川美学生有时做一点当代影像,但在架上艺术卖得红红火火的四川美院,更具有当代文化意识的观念艺术创作仍然是很欠发达的。

在此背景下,重庆摄影界一帮中青年摄影家能够集结起来,投入观念摄影创作,让我非常感动。一座城市的文化推进,并非只是官方策略,从更根本和更长远的方面看,必须支持民间文化力量的保存与发展,必须注重生存于边缘、底层、野地的个人创造,在当代艺术进程中尤其如此。经过2009年重庆首届青年美术双年展独立展《“城市档案”当代摄影作品展》和经过此次北京《“只眼人生”当代十人摄影作品展》的筹备过程,艺术家们的创作观念显得更加成熟。作品在场,观者自有感受。我作为策展人,组织我的研究生分别和每位作者交谈、讨论,然后撰文,多少反映出这一摄影群体创作观念的变化。具体分析在文中各有所见,于此不再赘言。对作品中表达的人文倾向、问题意识、历史情怀以及具体生存时空中的存在状态和精神状态,我以为和当代摄影中过于聪明的游戏化倾向,很有不同且自具特点,值得关注也应该继续。

摄影是只眼视觉,通过镜头的那只眼睛不能只是记录我们平时用双眼看到的世界,而应该借助工业文明同时也穿透工业文明的发展去重新发现世界。当代摄影犹如佛掌中的慧眼,以万物皆空的思维去洞察人生的苦难。在人人都能摄影的时代,给人带来反省社会同时也反省自身(也就是追问所历人生)的视觉智慧。——或许,这才是观念摄影所言之真正的“观念”。

是为序。

2010311

于四川美院桃花山侧

作者:王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