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绘画何以当代

绘画何以当代

 

绘画本来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学习素描、色彩或书法、笔墨。学会了就是画家,就像木工、石工、泥水工。在中国古代,画家就是画工。后来得庙堂之高,乃是因为文人画画的缘故。现代伊始,因崇尚个人权益,于是能充分承载个人创造力的艺术其地位看涨,画家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出了名的大画家更是万众抬捧的对象。

会画画就是画家,这在过去是天经地义的事。也就是说,绘画以其绘制的技艺性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存在,是不需要其他理由的。然而,这样的天然属性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了变化,那就是波普艺术的出现。什么是波普艺术呢?对绘画而言,就是用摄影等复制手段,将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照片、广告、图形、文字等大众化、消费性的非艺术图像资源引入艺术创作,而且在艺术史上取得成功,具有相当的地位。比如波普画家安迪·沃霍尔,说他和达·芬奇、毕加索一样重要,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艺术资源、艺术方式和艺术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当丝网印刷这样的复制方式和绘制技艺放在一起成为绘画手段的时候,绘画显然必须在绘制之外,寻找使用摄影图像的根据。更为重要的是,既然绘制已不再是绘画的必要条件,那为什么一定是绘制而不是复制呢?所以波普艺术的出现即意味着绘画的观念化,意味着绘画必须在绘画之外,或者说在绘画技艺之外寻找自己继续存在和作为当代艺术的理由。这一点对于习惯于传统绘画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因为绘画性质在过去的美学判断中,就像是对物种的描述,似乎很难改变。但事实并非如此,它既没那么确定也没那么长久,不仅从古至今绘画的性质一直在发生变化,甚至在绘画成为绘画的时候,不同民族文化对其所作的判断就不尽相同。如果一定要给绘画一个定义,大致可以这么说:绘画是以造型、设色、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绘制视觉图形的艺术。但根据绘画所发生的变化,还必须再宽泛一点,在手段方面加上刻印、拼贴、影像复制和实材运用等等,于是就会从“绘制”和“平面”两方面突破绘画的边界,突破绘画创作的传统观念并改变我们对于艺术的判断。

当代绘画正是从这里开始走向观念化,介入哲学思维和问题意识,成为反应与反省社会生活、历史经验及文化政治的当代艺术。

201246

重庆黄桷坪桃花山侧

(纸质媒体首发于《重庆晨报》)

作者:王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